三个月宝宝鼻翼两侧偶有发黄,黄疸是否未愈?
关于新生儿黄疸?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我家宝宝出生几天后,脸上出现了黄疸,之后经常给孩子晒太阳喝葡萄糖水,都不见起效,宝宝满月的时候黄疸仍然比较严重。后来去医院检查,查了肝功,现在化验单不在手边上,没法描述化验值。医生说总胆红素偏高,有可能是阻塞性黄疸,给开了消炎利胆片。一个星期后复查,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值都降低了,继续吃了一个下星期的药,宝宝脸上的黄疸明显消失了,只是有时候鼻翼两侧还看起来有点黄。现在宝宝马上就三个月了,鼻翼两侧偶尔看起来仍然有点黄,宝宝能吃能睡,也很乖,无异常。请问医生,宝宝现在这种情况是否还是存在黄疸问题?还需要去医院就医吗?需要吃点药吗?恳请医生帮助。。
-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孟庆福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三个月宝宝鼻翼两侧偶尔看起来仍有点黄,可能是黄疸未完全消退,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比如胆红素代谢尚未完全恢复正常、母乳性黄疸、感染未完全控制、肝胆疾病未彻底治愈、贫血等。 1.胆红素代谢:新生儿胆红素代谢能力较弱,可能恢复较慢,需要继续观察。 2.母乳性黄疸:如果一直母乳喂养,可能存在母乳性黄疸,可暂停母乳观察。 3.感染因素:之前的感染可能未完全控制,影响胆红素代谢。 4.肝胆疾病:虽然治疗后好转,但仍可能未完全康复。 5.贫血:贫血可能导致皮肤看起来发黄。 鉴于宝宝的情况,建议家长带宝宝去医院复查胆红素指标,以确定是否仍存在黄疸问题。医生会根据检查结果综合判断,并给出相应的建议。如果胆红素仍偏高,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2025-01-09 16:07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张俊相 住院医师
威县妇女儿童医院
二级甲等
外科
-
您好,宝宝黄疸主要是体内湿热太重引起的,与在母体内温度高有关。。您可以适当给宝宝吃点茵栀黄颗粒,清热利湿。另外宝宝妈妈用茵陈,栀子,白茅根泡水喝代茶饮,通过母乳帮助宝宝去黄。宝宝妈妈忌辛辣,油炸
2015-12-10 17:17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史东岳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1,建议到当地医院检查肝功,肝胆B超明确原因,明确原因后才能确定进一步治疗方案的,祝早日康复你好,病理性黄疸一般是由其他疾病并发而成,一般患者患有肝胆疾病,所以是需要治疗的。
2015-12-10 09:20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刘保福 主治医师
威县常屯卫生院
一级甲等
妇产科
-
我们只是根据你所说的情况我们只是根据你所说的情况而给你建议,但是具体用药是由当地医院的医生决定的,主要是以当地医院医生的处方为主!所以说具体怎么治疗请你带孩子到医院进行检查看一下,然后再确定治疗方按!
2015-12-10 07:10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崔立静 医师
中原油田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光明医院
一级
内科
-
您好:(一)生理性黄疸 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约50%~60%的足月儿和>80%的早产儿于生后2~3天内出现黄疸,4~5天达高峰;一般情况良好,足月儿在2周内消退,早产儿可延到3~4周。目前对民既往沿用的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血清胆红素上限值,即足月儿<205.2μmol/L(12mg/dl)和早产儿<257μmol/L(15mg/dl),已经提出异议,因较小的早产儿即使胆红素<171μmol/L(10mg/dl),也可能发生胆红素脑病。国外已规定足月儿血清胆红素<220.59μmol/L(12.9mg/dl)为生理性黄疸的界限;国内学者通过监测发现正常足月儿生理性黄疸的胆红素值上限在205.2~256.5μmol/L(12~15mg/dl)之间,超过原定205.2μmol/L者占31.3%~48.5%,,早产儿血清胆红质上限超过256.2μmol/L者也占42.9%,故正在通过全国性协作调研拟重新修订我国生理性黄疸的诊断标准。 (二)病理性黄疸 常有以下特点:①黄疸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②重症黄疽,血清胆红素>205.2~256.5μmol/L,或每日上升超过85μmol/L(5mg/dl);③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④黄疸退而复现;⑤血清结合胆红素>26μmol/L(1.5mg/dl)。对病理性黄疸应积极查找病因,引起病理性黄疸的主要原因有: 1、感染性 (1)新生儿肝炎:大多为胎儿在宫内由病毒感染所致,以巨细胞病毒最常见,其他为乙型肝炎、风疹、单纯疱疹、柯萨基、EB病毒、李斯特菌、梅毒螺旋体、弓形体等。感染可经胎盘传给胎儿或在通过产道分娩时被感染。常在生后1-3周或更晚出现黄疸,病重时粪便色浅或灰白,尿色深黄,患儿可有厌食、呕吐、肝轻至中度增大。 (2)新生儿败血症。 2.非感染性 (1)新生儿溶血症。 (2)胆道闭锁目前已证实本症多数是由于宫内病毒感染所导致的生后进行性胆管炎、胆管纤维化和胆管闭锁;若管壁薄弱则形成胆总管囊肿。多在出生后2周始显黄疸并呈进行性加重;粪色由浅黄转为白色,肝进行性增大,边硬而光滑;肝功改变以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3个月后可逐渐发展为肝硬化。 (3)母乳性黄疸:大约1%母乳喂养的婴儿可发生母乳性黄疸,其特点是非溶血性未结合胆红素增高,常与生理性黄疸重叠且持续不退,血清胆红素可高达342μmol/L(20mg/dl),婴儿一般状态良好,黄疸于4~12周后下降,无引起黄疸的其他病因可发现。停止母乳喂养后3天,如黄疸下降即可确定诊断。目前认为是因为此种母乳内β-葡萄糖醛酸酶活性过高,使胆红素在肠道内重吸收增加而引起黄疸;已有学者认为是此种母乳喂养患儿肠道内能使胆红素转变为尿、粪胆原的细菌过少所造成。 (4)遗传性疾病:红细胞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缺陷在我国南方多见,核黄疸发生率较高;其他如红细胞丙酮酸激酶缺陷病、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半乳糖血症、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囊性纤维病等。 (5)药物性黄疸:如由维生素K3、K4、新生霉素等药物引起者。
2015-12-10 05:15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