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疾病频道 > 影像 > 专家访谈 > 正文

著名医学放射学专家刘赓年教授专访

2012-06-25 18:54:43  来源:现代医学成像    转载

  刘赓年——国内外著名的医学放射学专家,在放射学领域,兢兢业业工作了近六十年,亲身参与并见证了中国放射医学的发展,如今刘教授功成名就,硕果累累。

  二月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们有幸采访了刘教授。当我们如约走进他的办公室时,整洁的房间里,83岁的刘教授已端坐在桌边专注地分析病例了。刘教授起身欢迎我们的到访,他平易的笑容、和蔼的言语,顿时消除了我采访一位医学大家的紧张情绪。我们的谈话在轻松的氛围中开始了。

  历史的见证人

  刘教授首先介绍了自己的成长经历 : 1941年(18岁)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1945年正式参加工作,曾经师从钟惠澜教授、谢志光教授。历任北平中和医院(现人民医院)内科实习医师、放射科住院医师、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1960年调北医三院任放射医学教研组主任,之后又担任过放射科主任、副教授、教授、主任医师,直到94年从该医院退休。如今,80多岁的刘教授仍在发挥余热,工作于北京庇利积臣(Bayley & Jackson) 医疗中心。

  刘赓年教授2001年参加欧洲放射学会年会(维也纳)

  根据自己多年丰富的从医和教学经验,刘教授条理清晰地回顾了我国放射学的发展和演变过程:解放前我国放射学界人才匮乏,技术落后,信息闭塞,和国外几乎没有交流 ;解放后中国放射学开始迅猛发展。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卫生医疗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国家也不断增加对该领域的资金投入,放射人才的素质及放射设备的质量得到飞速提高。20世纪80年代以后,伴随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放射学开始向世界水平迈进,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放射学家们全身心投入研究工作,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与国外交流日益密切,中国和世界放射学之间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特别是随着新型高科技影像学检查方法——CT、MRI应用于临床医学影像诊断,我国逐步进入了现代影像医学阶段。

  如今,中国放射医学在某些方面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我们的优势不断显现出来:“工作人员数量迅速增长,部分专业论文质量较高,并多次发表在国际性会议上,比如北美放射学年会RSNA,从而向世界介绍中国放射学发展的现状和诊断成果。” “在放射学领域虽然我们的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还是相当快的。如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放射诊断和心脏及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以及介入治疗方面,我国的进步就较为突出。”

  刘赓年教授正在指导研究生

  接着,刘教授向我们简要讲述了中国介入放射学的迅速发展:从70年代末贵州、上海、武汉等地区开展这项工作以来,介入放射学已成为很多医院诊治部分疾病的首选措施。不仅各大中城市里条件好的医院建立了介入放射科室,开设介入放射病房和介入放射门诊,一些地县级医院,甚至乡镇医院也积极创造条件,开展介入放射技术。各地有经验的专家学者不断办班讲学、著书立说、传授技艺,使介入放射学呈现出提高与普及同步发展的可喜局面。部分医院在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和肝癌等恶性肿瘤介入治疗等许多方面取得令人鼓舞的成绩,某些方面已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在不断开拓新的治疗项目,提高操作技术水平的同时,学术研究氛围也十分活跃。

  近年来,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科室也在向着数字化放射科的方向稳步前进。谈到我国数字化放射学的广泛开展和普及时,刘教授兴奋地说 :“与传统放射科相比,现在的工作方式不仅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影像质量也比过去有了质的飞跃 ;同时数字化的影像还可进行网上交流和远程会诊。目前,有的医院患者的检查资料包括影像信息和医疗信息,均可以实现院内外网络传输,为疾病诊治提供及时而准确的信息,提高了工作效率。”

  当然,我们取得进步的同时,也要看到差距。在这方面刘教授总结了两点 :“一是各地区、各医院放射学的开展状况不平衡,整体水平不平均,专业人员的技术素质参差不齐 ;二是只有大医院才有先进的数字化仪器,一些中小医院由于资金不足,设备相对落后,还不能完全做到技术的有效普及。”但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长和政府的支持,这些问题都将得到解决,中国的医疗水平一定会在普及中越来越高。

  在学习中工作 在工作中学习

  时至今日,刘教授仍然坚持读书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活到老,学到老”在他的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全国掀起批判“亲美、崇美、恐美思想”的高潮,青年学生开始对学习英文版的美国教材表示反感。但是刘教授深知知识是没有国界的。为了能够及时了解最新动态,学习先进技术,刘教授私下借来外文书籍和原版资料,边学外语边学技术;找来外国专家的讲课录音,纠正发音,强化听力,以提高沟通能力。改革开放前,我国放射学界与国外交流较少。改革开放以来,刘教授非常认真地对待每一次出国进修的机会。仔细聆听国外专家的讲解,认真观察实际操作,并做好详细地记录。80年代以后,随着国内外交流机会不断增多,刘教授积极参加欧美、亚太学术会议。在旧金山长老会医院(PMC)进修期间, 刘教授于1982年12月在芝加哥参加了第68届北美放射学会(RSNA)大会,并在分组会上首次做报告,题目是:“The Present Status of Diagnostic Radiology in China”。刘教授说:“医学领域发展迅速,通过参加国际会议、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作专题报告,有利于及时交流信息和技术改进,这样国内外可以互相了解,同时也提高了我们放射学的水平。”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刘教授又开始学习使用电脑。刘教授没有自己的打字秘书,从简单的中、英文打字到远程网上会诊,他都是亲自动手操作。由于有时急待了解一些新颖专题内容,刘教授越来越重视网络的使用。如今,他轻点鼠标就能完成十几年前奔走图书馆查阅资料的工作。同时,他仍强调,尽管现在条件好了,我们仍要坚持不断学习。正如他对年轻人提出的建议:“作为一名医生,在完成诊断、治疗的同时,有责任不断学习,提高自己。年轻人决不能满足现状、眼高手低,要多动脑筋,善于思考,特别是要加强外语学习,以便更好地借鉴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改进我们的工作。”

  爱岗敬业 成果丰硕

  刘教授善于从实践中发现问题,查阅文献,借鉴他人经验,加以总结提高。这样不但提高了他本人的专业水平,对丰富和发展本专业学术工作也有积极意义。他多年坚持晨间集体读片制度,建立并坚持门诊会诊制度,退休后仍每周两次对院内外病人会诊,解决了大量疑难病例。

  建国后,由于我国大力发展重工业,而对环境保护不够重视,造成尘肺发病率高、危害大,严重的可致劳动能力降低、致残,甚至危及生命。尘肺成了当时国家和企业赔偿的主要职业病。为了尽快解决这个问题,刘教授从五十年代开始参加研究“我国尘肺X射线分期”,1958年协助制定第一个国家诊断标准。1986年参加、指导由劳动卫生研究所牵头制定新标准并协助遴选出我国第一套新“尘肺标准片”。该标准荣获卫生部“七五”期间国家标准特等奖及国家科委等颁发的荣誉证书。

  工作期间,刘教授发表了多篇论文,主持编写了大量书籍,多次受到国家表彰。他曾任第一、二、四届中华医学放射学会委员、常委,第五届主任委员等职务。1997年以来兼任《亚太地区放射学杂志》编委。现仍兼任国家卫生部放射学专题委员会及职业病鉴定委员会委员。

  桃李满天下

  刘教授非常重视人才培养,为指导青年医师、研究生和进修医师竭心尽力。自1976年以来每年组织、承担一个进修医师讲课任务;共完成20届北医大学生放射诊断学教学课程;培养3名硕士生及13名博士生,其中大部分现均为国内各医院骨干、教授,如范家栋(北大三院教授)、杨仁杰(北大肿瘤医院教授)、唐光健(北大一院教授)、刘剑羽(北大三院教授)、洪楠(北京人民医院教授)、吴春江(沈阳军区总院主任)、王永栋(山东泰山医学院教授)、蒲永林(美国芝加哥大学医院放射学付教授)、杨攻宇(美国芝加哥某医院放射科医师)等。

  作为一名老师,刘教授关心学生,注意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思想学习状况,教育学生要通过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来提高学习成绩。他对待教学工作一丝不苟,从备课、讲课到课余辅导,刘教授一直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每逢学生有了疑难问题,他总是详细地为其讲解。同时学生们对刘教授也是十分尊敬,对他的教育之恩铭记于心,在老人80寿辰之际,学生们特意将他的工作经历、研究成果制成精美的光盘送给了刘教授。我想这份礼物对于刘教授来说是无比珍贵的,看到学生们如今各个才华横溢,事业有成,教授心里也一定是倍感欣慰。

  根据自己的治学之道和教学心得,刘教授对年轻人提出了几点建议:“与时俱进,结合实际,重视实践,及时总结,不断交流。”

  兴趣广泛

  工作之余,刘教授爱好相当广泛。中学时候曾是校足球队成员;在北医三院工作期间每天骑车上下班,中午打乒乓球;退休后时间宽裕了,坚持早晚散步,锻炼身体。“闲暇时喜欢唱京剧,每次唱完都觉得特别放松。”刘教授笑着说。我想正是由于其丰富的业余生活、良好的工作心态,使得已经耄耋之年的刘教授依然身体硬朗、精神矍铄。

  如今刘教授在83岁高龄仍然坚持工作,用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服务于社会,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我从心里由衷敬佩这位为中国放射学做出巨大贡献的老前辈,祝愿他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责任编辑:徐惠珍 )

相关推荐

文章关键词:

著名医学放射学专家陈星荣教授专访

陈星荣教授,1931年出生于重庆,1956年上海第一医学院医学系毕业,1966年获得该院放射学专业博士学位,1980年2月至1981年4……详细>>

放射诊断专家闵鹏秋专访

“人生不会再有另一个五十年,我会利用余下的时光,根据国家的需要和自己的能力,不言老,不歇气,继续学习,为我国放射学事业继续发挥余热,作出……详细>>

贺影像频道主编杨建勇教授新书《介入放射学理论与实践》第3版出版

近日,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学影像科主任、家庭医生在线影像频道主编杨教授勇教授及影像科陈伟教授主编的《介入放射学理论与实践》第3版,由……详细>>

将军医生高元桂教授专访

高元桂教授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博士生导师、国际磁共振协会会员、技术一级(文职将军)。详细>>

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专家吴恩惠教授专访

吴恩惠教授1925年生于辽宁,1948年毕业于辽宁医学院医学系,同年在原天津中央医院任实习医师。1950年开始从事放射学工作,重点做中枢……详细>>

  • 陈宪海

  • 门莉

  • 余厚源

  • 刘春艳

专家答疑少精症患者一定会不育吗?

广东省中医院 专家在线解答网友疑惑

古炽明 副主任医师

擅长:泌尿系肿瘤、泌尿系结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创腔镜诊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