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疾病频道 > 心脑血管 > 正文

新冠后警惕动脉粥样硬化,专家教你如何应对

2025-05-04 14:54:01      家庭医生在线

新冠感染后可能从炎症反应、脂质代谢紊乱、血管内皮功能损伤、高凝状态、生活方式改变等方面引发动脉粥样硬化,应对措施包括调整生活方式、控制基础疾病、合理使用药物、定期体检和保持良好心态等。

1. 炎症反应:新冠病毒感染可引发机体的炎症反应,释放多种炎症因子,这些炎症因子会对血管壁造成损伤,促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炎症持续存在会破坏血管内皮的完整性,使得脂质更容易沉积在血管壁上。

2. 脂质代谢紊乱:感染新冠后,部分患者会出现脂质代谢异常,表现为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血脂指标升高。血脂异常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脂质在血管壁上逐渐堆积,形成粥样硬化斑块。

3. 血管内皮功能损伤:新冠病毒可能直接攻击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血管内皮功能受损。血管内皮功能异常会影响血管的正常收缩和舒张功能,促进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4. 高凝状态:感染新冠后,机体处于高凝状态,血液更容易凝固形成血栓。血栓附着在血管壁上,会进一步加重血管狭窄,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5. 生活方式改变:新冠疫情期间,很多人活动量减少、饮食不规律、精神压力增大。缺乏运动、高热量饮食以及长期的精神紧张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风险。

6. 调整生活方式:保持均衡饮食,减少饱和脂肪、胆固醇和盐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的摄入;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戒烟限酒,避免熬夜。

7. 控制基础疾病:对于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基础疾病的人群,要积极控制病情,将血压、血糖、血脂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8. 合理使用药物: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辛伐他汀等,降低血脂,稳定斑块;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预防血栓形成。

9.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监测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以及进行血管超声等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动脉粥样硬化的迹象。

10. 保持良好心态:避免长期处于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中,可通过听音乐、阅读、与朋友交流等方式缓解压力。

新冠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风险增加,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采取调整生活方式、控制基础疾病、合理用药、定期体检和保持良好心态等综合措施,有助于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风险,维护心血管健康。如果出现胸痛、心悸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责任编辑:家医在线 )

相关文章推荐

    科大夫挂号引导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