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心理睡眠 > 心理常识 > 心理减压 > 正文
创伤
挂号科室:急诊科 同类疾病:烧伤软组织损伤冻伤脑外伤尿道损伤

心理学家吁正视"少年自杀"呼唤"爱的陪伴"

2009-06-04 10:07:02  来源:家庭医生在线论坛    转载

    近期海外及上海接连发生的青少年自杀事件,令社会各界在震撼中开始正视孩子们的心理危机,并寻找解决良方。三日在上海举行的畅销心理小说《我遗失了时间》互动会上,心理学专家、学者们“剑指”未成年人的“领路人”,呼唤父母们应给予孩子更多“爱的陪伴”。 

  “与十年前相比,现在青少年的心理能力弱化了;以前小孩子的人格偏差没有现在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理医科室主任季建林感叹道。据他分析,孩子们压力和心理问题的来源主要有二个方面:“以前有多个子女做寄托,而现在父母的‘望子成龙’之心都集中到了独生子女身上”,季建林认为,“大人不能从孩子所处年龄阶段出发,总是自以为正确地做一些‘填鸭式’教育”。

  对这种时代压力造成的父母心态,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的高级专家孙新兰用“superman心理”来形容。现场的其他学者亦表示了赞同,“追求完美成了惯性,使孩子在以后的生命中负重前行。”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叶斌说,他认为“早期教育是非常关键的”。

  由于许多心理健康的隐患“埋伏”于人幼年时,对早期教育的强调将对青少年成长的关注视角引向了精神领域,多位学者表示,与西方不同,中国人心理问题的根源往往不是年幼时肉体创伤,而是精神营养的缺失,尤其是“情感忽略”和“爱的缺乏”。“心灵是人际沟通的产物,除了物质上的满足,家庭、人际沟通,特别是与父母的沟通特别重要。”此间学者将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治愈的关键点,总结为“爱的陪伴”。

  交流中,沪上的教育工作者也指出了目前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一味抓道德、抓德育,用成人的眼光和视角审度,却忽视了孩子的心灵。”并呼吁教育领域做到“以童为本”。

  席间一句“让姚明就做姚明,刘翔就做刘翔”的俏皮话引发了学者们的会心笑容。来自上海交大的临床心理专家仇剑崟说:“人是千差万别的,生活在‘聚光灯’下被迫要求完美的现代人,应该学会改变和接纳,使不同的人在社会上找到合适的位置。” 

本文来自家庭医生在线论坛,由网友发布,本站仅引用以提供参考,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如您认为本文在内容和知识产权上侵害了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020-37617988 。

(责任编辑:常虹 )

  • 刘建全

  • 陈江海

  • 覃承诃

  • 李涛

专家答疑少精症患者一定会不育吗?

广东省中医院 专家在线解答网友疑惑

古炽明 副主任医师

擅长:泌尿系肿瘤、泌尿系结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创腔镜诊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