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赵宇 副主任医师
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内科
-
可穿戴设备通过多种技术实时监测深静脉血栓风险,如光学监测技术、压力传感技术、生物电监测技术、温度传感技术、运动监测技术等。 1. 光学监测技术:利用特定波长光线照射皮肤,检测血液中血红蛋白对光的吸收和散射情况,以此了解血液流动状态和血管内情况,判断是否存在血栓导致的血流异常。 2. 压力传感技术:可感知肢体压力变化,深静脉血栓形成时,会影响血液回流,导致肢体压力改变,设备通过监测压力变化来评估血栓风险。 3. 生物电监测技术:监测人体生物电信号,当血管出现病变如血栓形成时,生物电信号会发生相应改变,设备捕捉这些变化进行风险预警。 4. 温度传感技术:血栓形成部位血液循环会出现异常,局部温度可能升高或降低,温度传感技术可实时监测肢体温度变化,辅助判断血栓风险。 5. 运动监测技术:分析肢体运动情况,长时间不活动会增加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设备通过监测运动状态,提醒适当活动,同时结合运动时肢体的反应评估血栓风险。 可穿戴设备借助上述多种技术,从不同角度实时监测深静脉血栓风险,为人们的健康提供了有效的保障。但设备监测结果不能替代专业医疗诊断,若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2025-03-07 09: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