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马明明 主治医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肾内科
-
肾萎缩是一种肾脏体积缩小、功能减退的病理状态,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慢性肾病、肾血管疾病、肾外伤、先天性肾脏发育异常、免疫性疾病等。药物治疗需谨慎,身体出现不适时,应首先寻求医生的意见,避免盲目用药。 1.慢性肾病:像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等,长期炎症损伤肾脏组织,导致肾萎缩。 2.肾血管疾病:肾动脉狭窄、肾动脉硬化等,影响肾脏血液供应,引发肾萎缩。 3.肾外伤:严重的肾脏外伤,破坏肾脏结构和功能,可能导致肾萎缩。 4.先天性肾脏发育异常:如先天性肾发育不全,肾脏本身发育不良,易出现肾萎缩。 5.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等累及肾脏,造成肾脏损伤和萎缩。 肾萎缩的严重程度取决于病因、萎缩程度和剩余肾功能。一旦发现肾萎缩,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延缓病情进展。治疗方法包括控制原发病、改善肾脏血液循环、保护剩余肾功能等。同时,患者需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和使用肾毒性药物,定期复查肾功能。
2024-12-03 13: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