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麦韵屏 副主任医师
广东省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
肠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肠道慢性特异性感染,患病期间饮酒是不被允许的,原因包括影响治疗效果、加重肝脏负担、刺激肠道、降低免疫力、影响营养吸收等。若身体出现异常症状,请立刻就诊,根据医生的嘱咐进行治疗,切勿自行用药。 1.影响治疗效果:治疗肠结核常使用抗结核药物,如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饮酒可能干扰药物代谢,降低药物疗效,影响疾病的康复进程。 2.加重肝脏负担:抗结核药物本身可能对肝脏有一定损伤,饮酒会进一步加重肝脏的代谢压力,增加肝损伤的风险。 3.刺激肠道:酒精具有刺激性,会刺激肠道黏膜,导致肠道炎症加重,引起腹痛、腹泻等症状加重。 4.降低免疫力:肠结核患者免疫力通常较低,饮酒会削弱免疫系统功能,不利于身体对抗结核分枝杆菌。 5.影响营养吸收:患病期间身体需要充足的营养来修复损伤,饮酒可能影响胃肠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阻碍身体的恢复。 总之,肠结核患者应严格避免饮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遵循医嘱进行规范治疗,注意饮食营养均衡,以促进病情的康复。
2024-12-03 03:02
-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肠结核? 肠结核(intestinal tubereulosis)是结核杆菌侵犯肠道引起的慢性特异性炎症,主要由人型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绝大多数继发于肠外结核,如肺结核等。结核杆菌进入腑道,可引发肠道病变,以回盲部最常见,其次为升结肠、回肠、空肠,再次是其他肠段。可形成溃疡或增生型肠结核。本病多见于20~40岁青壮年,女性稍多于男性。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