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刘启发 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级甲等
血液内科
-
血常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高可能与感染、应激、血液系统疾病、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因素有关。面对身体不适,切勿拖延,应立即就医并遵循医嘱,安全有效地恢复健康。
2019-06-30 18:01
1.感染因素:细菌感染是常见原因,如肺炎、胆囊炎等。身体通过增加中性粒细胞来对抗细菌。
2.应激反应:剧烈运动、创伤、烧伤、手术等应激情况,可使中性粒细胞增多。
3.血液系统疾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等,会导致造血异常,引起中性粒细胞比例偏高。
4.恶性肿瘤:某些实体瘤,如肺癌、胃癌等,可刺激骨髓造血,使中性粒细胞增多。
5.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自身免疫反应会引起中性粒细胞比例改变。
发现血常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高,应结合症状、体征及其他检查结果,明确原因,针对性治疗。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薛祖洋 医师
冠县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儿科
-
你好,中性粒细胞又称嗜中性粒细胞,是在瑞氏染色血涂片中,胞质呈无色或极浅的淡红色,有许多离散分布的细小的浅红或浅紫色的特有颗粒,胞核幼稚型的呈杆状或马蹄形,成熟的呈分叶状,三叶状的也比较多。中性粒细胞偏高是细菌感染导致,如果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都高说明是细菌感染,如果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高,则可能既有病毒感染又有细菌感染。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2019-06-21 18:22
-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中性粒细胞增多? 中性粒细胞增多定又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增加,比正常人群平均值多2个标准差以上,年龄大于1个月的儿童和各年龄组成人中性杆状核和分叶核粒细胞计数大于7.5×10^9/L ,小于1个月的婴儿大于26×10^9/L 。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