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夏慧敏 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级甲等
新生儿外科
-
母乳性黄疸可能对新生儿产生多种不良影响,包括肝功能受损、胆汁排泄异常、增加感染风险等。药物治疗需谨慎,身体出现不适时,应首先寻求医生的意见,避免盲目用药。
2019-03-24 20:19
1.影响肝脏功能:持续的黄疸可能导致肝细胞受损,影响肝脏的正常代谢和解毒功能。
2.胆汁排泄障碍:严重时可影响胆汁的生成和排泄,进而影响消化功能。
3.增加感染风险:黄疸可能使新生儿免疫力下降,易受病原体侵袭。
4.影响神经系统发育:过高的胆红素水平可能损伤神经系统,影响智力和运动发育。
5.引发新生儿溶血病:在少数严重情况下,可能导致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
总之,母乳性黄疸需要密切观察,必要时及时治疗,以减少其可能带来的危害。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孙莉 医师
安徽省来安县三城医院
其他
儿科
-
你好,出现母乳性黄疸的孩子,黄疸持续时间比较长,食欲会比较差,影响生长发育。确诊为母乳性黄疸,现在是不提倡立即停母乳的,可少量多餐喂养,按顺时针方向行腹部按摩,以增加肠蠕动,服用退黄中成药促进胆红素的排泄。
2019-03-21 18:01
-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的发生率逐年提高,目前已达20%~30%。也已成为住院新生儿高胆的主要原因之一,母乳喂养的婴儿在生后4~7天出现黄疸,2~4周达高峰,第2个月逐渐消退,少数可延至10周才退尽。黄疸期间若停喂母乳3~4天,黄疸明显减轻。本病预后良好,严重者才需治疗。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