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姜荣龙 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级甲等
感染内科
-
病毒性肝炎患者昏迷不醒,可能是肝性脑病、严重肝功能衰竭、电解质紊乱、低血糖、颅内病变等因素所致。自行处理身体不适可能加重病情,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是关键。
2017-09-23 16:07
1.肝性脑病:是常见原因,因肝脏代谢功能障碍,氨等有毒物质在体内蓄积,影响大脑功能。治疗包括限制蛋白质摄入、使用乳果糖等导泻、使用门冬氨酸鸟氨酸等药物降氨。
2.严重肝功能衰竭:肝脏无法正常工作,毒素堆积。治疗可能涉及人工肝支持。
3.电解质紊乱:如低钠、低钾等,影响神经肌肉功能。需及时补充相应电解质。
4.低血糖:肝脏无法维持血糖稳定。可静脉输注葡萄糖。
5.颅内病变:如脑出血、脑梗死等。需通过头颅CT等检查明确,采取相应治疗。
病毒性肝炎昏迷不醒病情危急,需尽快明确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
-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症和坏死病变为主的一组传染病。病毒性肝炎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传播范围广泛。我国是高发区,感染率为1/10,按病原学的不同可分为甲型肝炎(hepatitis A)、乙型肝炎(hepatitis B)、丙型肝炎(hepatitis C)、丁型肝炎(hepatitis D)和戊型肝炎(hepatitis E)。此外,最近还发现第6~8型肝炎病毒,分别命名为庚型肝炎病毒和输血传播的TTV病毒和SENV病毒。其中甲、戊肝表现为急性肝炎,病程自限性,慢性迁延。乙、丙、丁型肝炎常发展成慢性肝炎。庚肝、TTV病毒均为输血后感染。急性病例多在2~4个月后恢复,乙、丙型和丁型肝炎易变成慢性,少数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发生肝细胞癌,重型肝炎病死率高。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