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闫振文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科
-
中枢性尿崩症是一种由于下丘脑-神经垂体病变引起的疾病,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涉及垂体后叶的功能变化、激素分泌异常、肾脏对激素的反应等。治疗方法多样,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如果身体不适,请尽快寻求医疗帮助,按照医生的嘱咐进行治疗,切莫自行用药。
2018-08-11 19:52
1. 发病机制:下丘脑-神经垂体分泌抗利尿激素不足,或肾脏对其不敏感,导致尿液大量排出。
2. 垂体后叶情况:垂体后叶不一定完全损坏,可能是部分功能障碍,也可能是暂时性功能失常。
3. 症状表现:多尿、烦渴、多饮,严重时可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
4. 诊断方法:进行禁水试验、血浆抗利尿激素测定、影像学检查等。
5. 治疗药物:去氨加压素、鞣酸加压素、氯磺丙脲等,使用药物需遵医嘱。
6. 生活注意:适当控制饮水量,避免高盐饮食,注意休息。
中枢性尿崩症的病情因人而异,患者需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以控制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