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李希弘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小儿易流口水,通常与口腔发育、吞咽功能不完善、长牙、口腔炎症及神经系统发育等因素有关。 1.口腔发育:小儿口腔较浅,容量小,不能容纳过多唾液,导致口水易流出。 2.吞咽功能:吞咽功能尚未成熟,不能及时将唾液咽下,引起口水外流。 3.长牙:长牙时刺激牙龈神经,增加唾液分泌,而吞咽跟不上,口水就多了。 4.口腔炎症:如口腔溃疡、疱疹性咽峡炎等,炎症刺激使唾液分泌增多。 5.神经系统发育: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对唾液分泌的调节能力较弱。 总之,小儿流口水多数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如果伴随其他异常症状,如发热、口腔疼痛等,应及时就医,以确定是否存在疾病。
2024-10-09 17:33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陈慧 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三级甲等
儿科中心
-
“口水”在医学上称为“唾液”,由唾液腺所分泌。新生儿由于唾液腺发育尚未完善,故很少流口水。3~4个月大时,唾液腺分泌才逐渐增多。6个月后由于食物转变较大,刺激唾液腺的分泌明显增多,此时小儿的牙齿尚未萌出,口腔较浅,加上吞咽反射的调节亦未完善,不会通过吞咽来调节口中过多的液体,因而出现了“流口水”现象。这在6个月至3岁的小儿比较常见,大多属正常范围。随着年龄增大,牙齿萌出,吞咽反射完善,这种流口水的现象就会逐渐消失。 有时小儿患口腔黏膜炎症、溃疡亦可刺激唾液腺分泌增多而流口水,这时除流口水外,小儿往往哭闹不安,进食时加重,甚至拒食。另有少数是由于脑部疾病,如脑炎后遗症、面神经瘫痪及呆小病等。唾液腺分泌调节功能失常,或吞咽功能失常亦可引起“流口水”,这时需找医生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2024-10-09 18: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