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刘浩庆 医师
肇庆市大旺开发区医院
一级
全科
-
依据动态心电图诊断心肌缺血,需综合分析心电图波形改变、ST 段变化、心率情况、症状发作时间及心律失常等。 1.心电图波形改变:观察 T 波的低平、倒置等异常。 2.ST 段变化:如 ST 段压低或抬高,尤其是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 3.心率情况:心率快时心肌耗氧量增加,易暴露心肌缺血。 4.症状发作时间:与胸痛、胸闷等症状发作时间相对照。 5.心律失常:频发早搏、心动过速等可能提示心肌缺血。 总之,动态心电图是诊断心肌缺血的重要手段,但需专业医生综合多种因素进行准确判断。若发现异常,应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2024-10-09 18:56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赵益业 主任中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科
-
ST段下移是动态心电图监测缺血时常见的心电图改变。偶尔可以表现为一过性的ST段抬高(特别是变异型心绞痛患者和主干近端狭窄的患者),这种改变提示存在透壁心肌缺血。有时动态心电图监测也能发现T波方向和形态的变化,然而,目前没有证据表明这种改变对心肌缺血有特殊的提示意义。 动态心电图诊断心肌缺血至少达到下列条件:①ST段水平或下斜性压低≥mm (0.mV),逐渐出现并消失;②持续时间最少min;③每次短暂缺血发作的间隔时间至少为min(指南推荐的发作间隔时间为5min),在此期间ST段回到基线。但健康人ST段降低达到上述指标者约<2%。 动态心电图对心肌缺血的监测和诊断有一定的局限性。除心肌缺血外,其他许多原因也可引起ST段的改变。这些原因包括过度通气、高血压、左室肥厚、左室功能不全、传导异常、体位改变、快速心律失常、预激综合征、交感神经系统异常、精神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洋地黄、药物水平变化和电解质异常等。因此动态心电图监测心肌缺血时必须预先排除这些情况的影响。
2024-10-10 07: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