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何兴祥 主任医师
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
肠炎可能会引起便血,这与炎症对肠道黏膜的损伤程度、肠炎的类型、患者的个体差异等有关。常见的有感染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放射性肠炎、缺血性肠炎等。若感身体不适,请立即寻求专业医疗帮助,遵循医生指导进行治疗,切勿随意服药。
2017-07-02 10:38
1.感染性肠炎:多由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引起。如细菌性痢疾,病原体侵袭肠道黏膜,导致黏膜充血、水肿、糜烂,进而引起便血。治疗常使用抗生素,如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等。
2.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炎症反复发作,导致肠道黏膜溃疡、出血。常用药物有美沙拉嗪、柳氮磺胺吡啶等。
3.克罗恩病:可累及全消化道,肠道炎症和溃疡形成,引起便血。治疗药物包括硫唑嘌呤、英夫利昔单抗等。
4.放射性肠炎:腹部或盆腔放疗后出现,射线损伤肠道黏膜血管,引发便血。治疗以对症为主,如止血、营养支持等。
5.缺血性肠炎:多因肠道血管病变,供血不足,肠道黏膜坏死出血。治疗需改善血液循环,如使用罂粟碱等。
总之,肠炎出现便血时应引起重视,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肠镜等,明确病因,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同时,患者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