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李春丽 主治医师
烟台市烟台山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
您好!丙肝是由丙肝RNA病毒引起的病毒性感染,是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垂直传播来传染疾病,日常生活中的接吻、拥抱、喷嚏、咳嗽、食物、饮水、共用餐具和水杯、无皮肤破损及其他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传播丙肝,丙肝暂时没有疫苗接种来预防。
2018-07-11 17:07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张俊相 住院医师
威县妇女儿童医院
二级甲等
外科
-
.HCV主要经血液传播,主要有:⑴经输血和血制品传播.我国自1993年对献血员筛查抗-HCV后,该途径得到了有效控制.但由于抗-HCV存在窗口期,抗-HCV检测试剂的质量不稳定及少数感染者不产生抗-HCV,因此,无法完全筛出HCV阳性者,大量输血和血液透析仍有可能感染HCV.⑵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传播.这是目前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在某些地区,因静脉注射毒品导致HCV传播占60%~90%.使用非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未经严格消毒的牙科器械,内镜,侵袭性操作和针刺等也是经皮传播的重要途径.一些可能导致皮肤破损和血液暴露的传统医疗方法也与HCV传播有关;共用剃须刀,牙刷,纹身和穿耳环孔等也是HCV潜在的经血传播方式.2.性传播:与HCV感染者性交及有性乱行为者感染HCV的危险性较高.同时伴有其他性传播疾病者,特别是感染人免疫缺陷病毒(HIV)者,感染HCV的危险性更高.3.母婴传播:抗-HCV阳性母亲将HCV传播给新生儿的危险性为2%,若母亲在分娩时HCVRNA阳性,则传播的危险性可高达4%~7%;合并HIV感染时,传播的危险性增至20%.HCV病毒高载量可能增加传播的危险性.
2016-07-05 05:46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轩存旺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你好,丙肝的传播途径如下:
2016-07-05 05:52
1.注射、针刺、器官移植、血液透析传播:国内报道80%以上静脉毒瘾者为抗HCV阳性。血液透析者及骨髓移植者亦是高危人群。
2.经血传播:HCV主要经血液或血液制品传播。不仅因输全血可以引起,而且仅输新鲜血浆、凝血因子、血小板浓缩液、白蛋白等也有可能引起输血后丙型肝炎。受血次数越多,肝炎病毒感染率越高,如病人抵抗力弱,输血量大,而输入的血中肝炎病毒复制活跃,则受血者越容易患输血后急性重型肝炎或亚急重型肝炎,且预后差,死亡率很高。
3.性接触传播:研究发现丙型肝炎发病与性接触尤其与接触多个性伙伴明显相关。
4.母婴传播:此种途径远比少见,主要是家庭水平传播。
5.日常生活接触:经检验,丙型肝炎病人的精液、唾液及阴道分泌物HCVRNA阳性,提示性接触和日常生活接触可能传播HCV,但几率较低。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谷印亮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理疗科
-
你好,丙肝传播途径有很多,让人防不胜防。丙肝的传播途径:其一是输血以及血制品的传播,其二是注射、针刺、血液透析、器官移植传播,其三是生活密切接触传播,其四是通过性行为的传播,其五是通过母婴传播,其六是其他方面的传播,比如消毒操作不严格的拔牙、打耳洞等操作的皮肤破损或者血液传播。但是一般的接吻、拥抱、喷嚏、咳嗽、食物、饮水、共用餐具和水杯、无皮肤破损及其他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传播HCV。宝妈不要给宝爸太大压力,保持合适的生活节奏,不要过度劳累,现代人压力比较大,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可能会导致身体的抵抗力下降。尽快治疗,可用杨.氏丙肝方,修复肝功,保肝护肝。
2016-07-05 05:59
-
-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崔立静 医师
中原油田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光明医院
一级
内科
-
你好,血液传播,性传播,医疗器械传播,密切生活接触传播都有可能感染丙肝的。可以确定的是,您体内的丙肝病毒数值比较高,病毒复制也比较活跃,传染性也比较的强。建议您及早进行治疗,否则会传染给您的家人及身边的朋友。不知道您的肝功能正常吗?建议您进一步与我免费交流或者继续向我追问,将您的情况详细的给我说下,我再针对您的病情为您做更详细的针对性指导。
2016-07-05 06:06
-
-
回答6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王庆松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丙肝的感染途径,主要有输血、血制品,高危的人群,经常做血液透析的病人,有一些不是特别危险的,现在也认为是一个很重要的途径,比如说手术、美容、美甲、修脚、纹身,包括医护人员也被认为是高危,他会经常接触各种各样的病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感染了,也是非常有可能的。所以研究也认定了医护人员感染率是普遍的高于一般人群的。
2016-07-05 06: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