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谷印亮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理疗科
-
中枢性协调障碍是一种发生于婴幼儿时期的脑损伤性疾病,由多种因素引起,如早产、窒息、核黄疸、脑部感染、遗传因素等。治疗方法包括康复训练、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1.早产:早产的婴儿各器官发育不成熟,尤其是脑部,易导致中枢性协调障碍。 2.窒息:生产过程中或出生后的窒息,会造成脑部缺氧,损伤脑组织。 3.核黄疸:胆红素过高,透过血脑屏障损害中枢神经系统。 4.脑部感染:病毒、细菌等感染脑部,引发炎症,影响脑部功能。 5.遗传因素:某些遗传基因的异常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总之,中枢性协调障碍需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家长要密切关注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如有异常及时就医。治疗时应选择正规医院,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综合治疗。
2024-10-13 13:13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张俊相 住院医师
威县妇女儿童医院
二级甲等
外科
-
您好,没有什么明显症状,您可以做下以下实验检查:1,拉起反射:出发姿势:仰卧位,头正中.诱发:检查者以拇指伸入婴儿手掌,其余4指握住腕部(不要触碰手背),将小儿从床上提起,使躯干与床成45度角.异常反应:较正常反应相有3个月以上的延迟.常见的异常:1)有头过度弯曲,或角弓反张;2)两下肢硬直伸展.呈棒状拉起;3)头脊曲,四肢硬性屈曲;4)两下肢过度抬高,躯干震颤.2,俯卧位悬垂反射出发姿势:俯卧位诱发:以手掌支撑婴儿胸腹部,水平拖起.异常反应:1)两上肢固定屈曲,手握拳;2)躯干侧屈,头与躯干不对称;3)两下肢硬直伸展并角弓反张;4)躯干低紧张,身体呈倒U型;5)两下肢硬直交叉,尖足;6)两上肢硬性伸展,手握拳.3,立位悬垂反射出发姿势:垂直位.诱发:检查者在小儿背后,用双手支撑腋下将小儿垂直提起.注意不要触碰婴儿背部.异常反应:1)下肢内旋,硬直伸展,尖足;2)两下肢内收,交叉:3)不对称,一侧伸展一侧屈曲.4,侧位悬垂发射出发姿势:俯卧位.诱发:用双手支撑婴儿躯干迅速提起并向侧方倾斜于水平位.异常反射:1)上肢紧张性屈曲,手握拳,肩回缩;2)两下肢硬性伸展;3)四肢硬直伸展,一侧手握拳;4)两上肢moro样时两下肢硬直伸展;5)第一相反应中上侧下肢屈曲延迟;6)躯干四肢张力低下;7)各相中均见强直性把握;8)两下肢内旋内收,伸展交叉,手指异常运动,躯干张力低,头下垂(混合型);9)持续性moro反应,下肢强直伸展,躯干张力低,头下垂(手足徐动型)5,Collis水平反射出发姿势:仰卧位可侧卧位.诱发:握住一侧上下肢将婴儿从床上水平提起.异常反应:1)手握拳,上肢硬直伸展,不完全moro样;2)肩回缩,上肢硬直伸展;3)下肢应直,尖足;4)手指,足趾不规则运动;5)4个月以后的婴儿,下肢缓慢伸展及屈曲运动.(踢腿动作).6,倒位悬垂反应出发姿势:3个月以前,婴儿仰卧位,3个月以后俯卧位.诱发:用双手握住婴儿大腿,急速倒立提起.异常反应:1)手握拳,两上肢硬直伸展;2)躯干角弓反张;3)头颈躯干无伸展;4)一侧可两上肢固定屈曲,手握拳;5)躯干及头颈的非对称性姿势.7,Collis垂直反射出发姿势:仰卧位.诱发:使婴儿头部向着检查者,握住一侧大腿迅速提起.异常反应:1)自由侧下肢硬直性伸展,尖足;2)自由侧下肢固定屈曲;3)自由侧下肢的伸展倾向,即先伸展后屈曲.新生儿至2个月的婴儿,下肢伸展后立刻屈曲为正常;4)第1相屈曲无力,第2相出现延迟.
2024-10-13 13:13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许宗彦 主治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你好,祖国传统医学的治疗方法主要为针灸和按摩。按摩,但这种按摩的专业性要求很高,另外针灸、理疗、电疗、水疗、矫形手术等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交错纠正,纠正相反神经支配造成的紊乱,建立正确支配途径,从而改善神经支配功能,让神经、肌肉、关节活动协调。另外护理肌张力高的患儿要注意安全:患者因发育迟缓,各种动作的发育均迟于同期的健康小儿,行动不便,保持病房安静清洁,定时开窗通风,定期进行空气、地面消毒,晨间护理彻底细心,定时巡视病房,尤其夜间后加强巡视,防止小儿坠床、烫伤、自伤、他伤等其它意外事故发生。健康教育:家属防止患儿的异常姿势,并教患儿练习应该完成而没有完成的动作。例如:翻身,爬行,用手持物,单膝跪立等。定期接种各种疫苗。日常护理:日常生活活动是人们维持生活最根本的活动,肌张力高往往存在多方面能力缺陷,需对其进行日常生活护理及练习。更衣时应留意患儿的体位,先穿患侧再穿健侧。营养合理:提倡母乳喂养,尤其是早产儿及小于胎龄儿。母乳不足,采用合理的混合喂养或人工喂养。幼儿补充各种辅食,包括各种维生素及矿物质,蛋白质。食物应易消化,高营养。例:冲藕粉、果汁、牛肉汤、牛乳、豆浆、蛋花汤等。
2024-10-13 13:13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谷魁广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我家宝宝在3个月时和你家宝宝一样,我们打了一个疗程的脑活素和吸高压氧,做干预,现在4个半月,头可以抬,会翻身,现在我们在进行第二个疗程,改打神经节苷脂,高压氧,好多了,我们CT说是轻度脑水肿,到小儿康复科去做锻炼
2024-10-13 13:13
-
-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杨东银 医师
安都卫生院
一级
内科
-
中枢性协调障碍是由德国学者Vojta博士在1976年提出的,是早期诊断脑性瘫痪的代名词.多用于1岁以内的婴儿,对那些有脑损伤病史,有发育障碍,有中枢性运动协调障碍等临床表现,但又不能确切地诊断为脑性瘫痪,而将来又有可能发展为脑性瘫痪的危险儿,出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目的,而诊断为中枢性协调障碍.其实中枢性协调障碍就是脑瘫危险儿.对于宝宝而言,这种病发现的越早越好,越早治疗效果就越好.妈妈不妨试试一下的办法:首先是正确的抱姿,即将小儿双腿骑跨在康复人员的腰间.为了加强小儿头的控制,可使其俯卧位双手支撑抬头,抬胸或仰卧时双上肢伸展,将其缓慢自仰卧拉至坐位.当小儿坐在床面上时,应诱发其向前方,侧方伸手取物,逐渐出现各方向的保护性反应,以增强坐位的稳定性. 对不会翻身的小儿,在其仰卧时,将翻动侧的下肢屈曲,并辅助屈曲腿带动身体旋转或握住翻动侧上肢使其伸展,内收,带动躯干翻身.学会爬行是行走的先决条件之一.小儿需双上肢伸展支撑,下肢以膝关节支撑使躯干与大腿成90¡ã.姿势保持稳定后,可在小儿面前放置带有声响,颜色鲜艳的玩具,诱发其向前交替伸手抓取,同时可向前推动小儿足底,辅助其前行. 对站立时足跟不能着地的小儿,训练者可在其仰卧时,四指握住足跟,以手掌压向足心,使足背向小腿方向背屈,足背与小腿之间角度尽量小于90.还可以穿戴足踝矫形器,以利于矫正尖足,稳定踝关节,更好地进行站立,行走训练. 有的小儿双手握拳,不会抓物,训练者要坚持做被动手指伸展活动,将其大拇指外展伸开,其它手指就容易伸开了. 在运动训练的同时,也要加强语言训练.以颜色鲜艳的玩具吸引小儿的注意力,力争其模仿训练者的发声,发音.创造良好的言语环境,及时纠正异常的发音. 对于四肢肌肉张力明显增高或四肢不自主的运动妨碍了患儿的活动时,可考虑使用解痉或控制徐动的药物,如:安定,力奥来素,安坦,美多巴等. 中医按摩可减低痉挛肌肉的张力,扩大四肢关节活动范围;针灸可采取头针在运动,语言区,以改善该区功能.新生儿期即可在婴儿睡醒时用鲜艳的玩具和父母与之说话的笑脸,引导其向各个方向注视,对视觉追踪不好的更应加强这方面训练;父母说话的声音是最好的听觉刺激,每日应多次与婴儿说话,对听觉定向反应不好的,可加带响玩具等进行声音刺激;父母可用温暖的手抚触婴儿全身的皮肤,加上轻柔按摩可促进脑损伤康复.在医生指导下可进行如下训练: 1.为了加强小儿头部的控制,可使其俯卧位双手支撑抬头,抬胸或仰卧时双上肢伸展,将其缓慢自仰卧位拉至坐位.当小儿坐在床上时,应诱发其向前方,侧方伸手取物,逐渐形成各方向的保护性反应,以增强坐位的稳定性. 2.对不会翻身的小儿,在其仰卧时,将翻动侧的下肢屈曲,并辅助屈曲腿带动身体旋转或握住翻动侧上肢使其伸展,内收,带动躯干翻身. 3.爬行训练是脑损伤康复的重要方法.小儿需双上肢伸展支撑,下肢以膝关节支撑使躯干与大腿成90°.姿势保持稳定后,可在小儿面前放置带有声响,颜色鲜艳的玩具,诱发其向前交替伸手抓取,同时可向前推动小儿足底,辅助其前行. 4.对站立时足跟不能着地的小儿,训练者可在其仰卧时握住足跟,以手掌压向足心,使足背向小腿方向背屈,足背与小腿之间角度尽量小于90°.还可以穿戴足踝矫形器,以利于矫正尖足,稳定踝关节,更好地进行站立,行走训练. 5.有的小儿双手握拳,不会抓物,训练者要坚持做被动手指伸展活动,将其大拇指外展伸开,其它手指就容易伸开了. 6.在运动训练的同时加强语言训练.以颜色鲜艳的玩具吸引小儿的注意力,力争其模仿训练者的发声,发音.创造良好的言语环境,及时纠正异常的发音.
2024-10-14 02: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