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李华卿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中医科
-
婴儿毛细支气管炎主要由病毒感染、过敏反应、呼吸道合胞病毒、环境因素、免疫功能不完善等引起。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等。 1.病毒感染:常见的如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可损伤呼吸道黏膜,引发炎症。 2.过敏反应:婴儿对某些物质过敏,如花粉、尘螨等,可能导致毛细支气管炎症。 3.呼吸道合胞病毒:这是引起婴儿毛细支气管炎的重要病原,可引起气道阻塞和炎症。 4.环境因素:空气污染、寒冷干燥的气候等,刺激呼吸道,增加发病风险。 5.免疫功能不完善:婴儿自身免疫系统尚未成熟,抵御病原体的能力较弱。 总之,婴儿毛细支气管炎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家长应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带孩子去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一旦发现孩子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带其到正规医院就诊。
2024-10-13 12:57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张俊相 住院医师
威县妇女儿童医院
二级甲等
外科
-
小儿支气管炎大多为急性支气管炎,而且多为病毒感染所致。一般病情不重,虽然有发热、咳嗽、干咳、甚至咳嗽有痰,但常于7~10天内痊愈。但可反复发生支气管炎,甚至转为支气管肺炎。有先天性心脏病左向右分流型,如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的婴幼儿,通常更易反复发生支气管炎。百日咳细菌引起的支气管炎,有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吐痰的显著特点,通常先有阵咳、后出现鸡鸣样回声,甚至咳吐、发绀,由于百—白—破预防针的普遍接种,如今百日咳已经很少见了,病情也轻多了,病程也不到100天了。小儿支气管炎很少转变成慢性支气管炎,更少发展为肺源性心脏病或支气管扩张症。总的来说,小儿支气管炎的预后还是比较好的,容易治疗并痊愈。1.休息与保暖患儿应减少活动,增加休息时间,卧床时头胸部稍提高,使呼吸通畅。室内空气新鲜,保持适宜的温湿度,避免对流风。2.保证充足的水分及营养供给鼓励患儿多饮水,必要时由静脉补充。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饮食,发热期间进食流质或半流质为宜。3.保持口腔清洁由于患儿发热、咳嗽、痰多且粘稠,咳嗽剧烈时可引起呕吐,故要保持口腔卫生,以增加舒适感,增进食欲,促进毒素的排泄。婴幼儿可在进食后喂适量开水,以清洁口腔。年长儿应在晨起、餐后、睡前漱洗口腔。4.发热护理热度不高不需特殊处理,高热时要采取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措施(参阅本章第二节高热的护理),防止发生惊厥。5.观察呼吸道分泌物的性质及能否有效地咳出痰液指导并鼓励患儿有效咳嗽;若痰液粘稠可适当提高病室湿度,室内温度宜维持在60%左右,以湿化空气,稀释分泌物,也可采用超声雾化吸入或蒸气吸入;对于咳嗽无力的患儿,宜经常更换体位,拍背,使呼吸道分泌物易于排出,促进炎症消散;如果分泌物多,影响呼吸时,要用吸引器,及时清除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有咳喘症状者可给予氧气吸入。6.健康教育加强营养,适当开展户外活动,进行体格锻炼,增强机体对气温变化的适应能力。根据气温变化增减衣服,避免受凉或过热。在呼吸道疾病流行期间,不要让小孩到公共场所,以免交叉感染。积极预防营养不良、佝偻病、贫血和各种传染病,按时预防接种,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
2024-10-13 12:57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李强 医师
潍坊市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普内科
-
急性毛细支气管炎是一种主要由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婴幼儿较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仅见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1],特别是1~6个月的小婴儿,病变主要发生在细小支气管,但肺泡也可受累,因此它属于特殊类型的肺炎.北方多数病例发生在冬春季,南方地区夏秋季也有发病.可有小范围的流行,暴发流行时则称为流行性喘憋性肺炎或称流行性毛细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的治疗主要为氧疗,控制喘憋,病原治疗及免疫疗法. 1,氧疗 所有本病患儿运有低氧血症,因此重症患儿可采用不同方式吸氧,如鼻前庭导管给氧,面罩或氧帐等. 2,控制喘憋 可用异丙嗪和氯丙嗪,各1mg/(mg.次)肌注或口服,具有止喘,镇咳和镇静的作用,也可使用氨茶碱口服,静脉滴注或保留灌肠,重症患儿可用沙丁胺醇(喘乐宁)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用于严重的喘憋发作或其他治疗不能控制者,琥珀酸氢化可的松5—10mg/(kg.d)或甲基泼尼松龙1—2mg/(kg.d)数小时内静脉滴入. 3,抗病原体药物治疗 如系病毒感染所致,可用三氮唑核苷静脉滴注或雾化吸入,亦可试用α—干扰素肌注,但其疗效均不肯定.怀疑支原体感染者可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有细菌感染者应用适当的抗生素. 4,生物制品治疗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400mg/(kg.d),连续3—5天,可缓解临床症状,减少患儿排毒量和缩短排毒期限.静脉注射抗合胞病毒免疫球蛋白(RSV—IVIG)的疗效与IVIG相当,最近生产的抗RSV无单克隆抗体对高危婴儿(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先天性心脏病,免疫缺陷病)和毛细支气管炎后反复喘息发作者的预防效果确切,但容易导致RSV发生基因突变,而对该单克隆抗体产生抗性. 5,其他 保证液体摄入量,纠正酸中毒,并及时发现和处理呼吸衰竭及其他生命体征危象.
2024-10-13 12:57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薛祖洋 医师
冠县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儿科
-
遵医嘱给患儿按时间用药并做好家庭护理:一、保暖:温度变化,尤其是寒冷的刺激可降低支气管粘膜局部的抵抗力,加重支气管炎病情,因此,爱长要随气温变化及时给患儿增减衣物,尤其是睡眠时要给患儿盖好被子,使体温保持在36.5℃以上。二、多喂水:小儿支气管炎时有不同程度的发热,水分蒸发较大,应注意给患儿多喂水。可用糖水或糖盐水补充,也可用米汤、蛋汤补给。饮食以半流质为主,以增加体内水分,满足机体需要。三、营养充分:小儿患支气管炎时营养物质消耗较大,加之发热及细菌毒素影响胃肠功能,消化吸收不良,因而患儿体内营养缺乏是不容忽视的。对此,家长对患儿要采取少量多餐的方法,给予清淡、营养充分、均衡易消化吸收的半流质或流质饮食,如稀饭、煮透的面条、鸡蛋羹、新鲜蔬菜、水果汁等。四、翻身拍背:患儿咳嗽、咳痰时,表明支气管内分泌物增多,为促进分泌物顺利排出,可用雾化吸入剂帮助祛痰,每日2-3次,每次5-20分钟。如果是婴幼儿,除拍背外,还应帮助翻身,每1-2小时一次,使患儿保持半卧位,有利痰液排出。五、退热;小儿支气管炎时多为中低热,如果体温在38.5摄氏度以下,一般无需给予退热药,主要针对病因治疗,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如果体温高,较大儿童可予物理降温,即用冷毛巾头部湿敷或用温水擦澡,但幼儿不宜采用此方法,必要时应用药物降温。
2024-10-13 12:57
-
-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郭立军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急性毛细支气管炎是一种主要由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婴幼儿较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仅见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特别是1~6个月的小婴儿,病变主要发生在细小支气管,但肺泡也可受累,因此它属于特殊类型的肺炎。毛细支气管炎的治疗主要为氧疗、控制喘憋、病原治疗及免疫疗法。 1、氧疗 所有本病患儿运有低氧血症,因此重症患儿可采用不同方式吸氧,如鼻前庭导管给氧,面罩或氧帐等。 2、控制喘憋 可用异丙嗪和氯丙嗪,各1mg/(mg.次)肌注或口服,具有止喘,镇咳和镇静的作用,也可使用氨茶碱口服、静脉滴注或保留灌肠,重症患儿可用沙丁胺醇(喘乐宁)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用于严重的喘憋发作或其他治疗不能控制者,琥珀酸氢化可的松5—10mg/(kg.d)或甲基泼尼松龙1—2mg/(kg.d)数小时内静脉滴入。 3、抗病原体药物治疗 如系病毒感染所致,可用三氮唑核苷静脉滴注或雾化吸入,亦可试用α—干扰素肌注,但其疗效均不肯定。怀疑支原体感染者可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有细菌感染者应用适当的抗生素。 4、生物制品治疗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400mg/(kg.d),连续3—5天,可缓解临床症状,减少患儿排毒量和缩短排毒期限。静脉注射抗合胞病毒免疫球蛋白(RSV—IVIG)的疗效与IVIG相当,最近生产的抗RSV无单克隆抗体对高危婴儿(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先天性心脏病、免疫缺陷病)和毛细支气管炎后反复喘息发作者的预防效果确切,但容易导致RSV发生基因突变,而对该单克隆抗体产生抗性。 5、其他 保证液体摄入量,纠正酸中毒,并及时发现和处理呼吸衰竭及其他生命体征危象。护理上:1、环境的调整:保持病室环境舒适,空气流通,中央空调温度22~24,湿度55%~65%,保持患儿安静,各种治疗护理集中进行,减少耗氧量。 2、氧疗法:对气促,发绀,低氧血症(动脉血气分析;血氧分压在4.7~9.3Kpa,二氧化碳分压在6.6~12Kpa)患儿给予氧疗,中心供氧浓度;1~3岁0.5升/分,4~7岁1升/分7岁以上1.5升/分。重度缺氧2升以上,面罩或头罩吸氧4~6升/分。同时注意用氧安全。密切观察呼吸,面色,神志,意识,紫绀等随时调整给氧浓度。 3、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要保持呼吸道通畅。 4、发热的护理: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四肢肌张力等,有高热惊厥史预防抽搐的发生,加床档防坠床。主要采取物理降温,例温水擦浴,冰袋冷敷,冷盐水灌肠等。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感冒。必要时静脉补充足够的水份。 5、补充营养和水分:饮食宜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多饮水,流质饮食为主,指导家属准确添加辅食,如水果汁。蔬菜水及其他营养物。并观察消化吸收情况。 6、遵医嘱用药,严格控制输液速度,使用输液泵。 7、基础护理:保持口腔清洁,喂奶进食后多饮水,清洁口腔,预防口腔炎,鹅口疮,促进食欲,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时翻身,检查受压部位皮肤情况,预防褥疮。
2024-10-13 12:01
-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