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吴志全 主治医师
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平安医院
二级甲等
儿科
-
慢性肠炎的症状多样,常见的有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消化不良、里急后重等。 1.腹痛:多为隐痛或绞痛,疼痛部位常不固定,可能因肠道炎症刺激所致。 2.腹泻:大便次数增多,轻者每日 2 - 3 次,重者可达 10 余次,粪便多为糊状或稀水状。 3.黏液脓血便:炎症严重时,肠道黏膜受损,出现黏液、脓血混合在粪便中。 4.消化不良:表现为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肠道消化吸收功能下降。 5.里急后重:总有排便不尽感,实际上排便量并不多。 6.全身症状:如发热、乏力、消瘦等,长期炎症影响身体机能。 总之,慢性肠炎症状复杂,个体差异较大。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大便常规、肠镜等,以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治疗包括调整饮食、使用药物(如柳氮磺胺吡啶、美沙拉嗪、肠炎宁等),必要时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同时,患者需遵医嘱,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心态。
2024-10-21 18:18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刘浩庆 医师
肇庆市大旺开发区医院
一级
全科
-
这种情况多考虑慢性结肠炎的症状,诊断慢性结肠炎可根据临床表现作初步诊断;如:大便次数增多,粪便不成型,里急后重,便下粘液呈冻胶状,左下腹疼痛或长期存在便秘等,可以诊断.为了准确诊断,可通过电子纤维结肠镜检查中医认识:认为结肠炎大多为湿热壅结,脾肾阳虚,气血两虚,气滞血瘀,饮食失调,劳累过度,精神因素而诱发.本人经过20余年临床经验和众多专家共同努力总结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独特中医分型论治,因此在临床中取得奇特疗效,从而对治愈结肠炎及预防结肠癌有一定作用.(1)腹泻型:泄泻,大便不成型,腹痛,便血,粘液便,脓血便,肠鸣及排便不畅,不尽,里急后重,伴有消瘦,全身乏力,恶寒,头昏等症.(此型最易治疗,一般20-60天可根治)(2)便秘型:大便秘结,如羊屎样,排便不畅,不尽,甚则数日内不能通大便,有一部分患者原有长期腹泻史,伴有腹痛,消瘦,口干,腹胀贫血等症,易恶变.(治疗一般30-60天)(3)腹泻便秘交替型:大便时干时稀,时有粘液,便血,伴有腹痛,腹胀等症.(治疗一般20-60天)结肠炎的治疗用药,关健是在组方,大便次数多不一定就用补药,要辨证和辨病相结合,健脾和中和通补通用相结合,既要扶正,又要祛邪,扶正就是治本,祛邪就是要消除炎症,这样效果才能更好.另外注意禁烟酒,同时避免暴饮暴食和辛辣刺激性的食物,注意要有个好心情,注意要有个良好的生活秩序和饮食习惯对疾病有帮助
2024-10-21 18:18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轩存旺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您好,慢性肠炎会出现腹泻、便血、腹痛等症状,会严重影响到日常的生活和工作,所以一旦出现慢性肠炎症状应立即进行诊治。慢性肠炎的症状主要有:1、全身症状:结肠炎病人通常症状有消瘦、乏力、发热、贫血等。有少数病人有漫漫的病程,病情忽然恶化或初次发作就呈暴发性,现象重症者则腹泻,逐日10-30次,排出含血、脓、粘液的粪便,并有高热、呕吐、心动过速、衰竭、失水、电解质紊乱、神志昏迷甚至结肠穿孔,不及时治疗能够导致死亡。2、便血:便血是慢性肠炎的主要症状之一,轻者血液附于外表,重者鲜血下流,甚至休克。3、腹泻:这是慢性结肠炎最主要的症状,也是通常的症状,常反复发作或持续不愈,轻者天天2~5次,重者20~30次,粪便性质个体差异极大,软便,稀糊状、水样、粘液便不一。4、腹痛:腹泻前多有腹痛症状,腹痛则腹泻,腹泻后疼痛减轻。疼痛多以胀痛为主,多局限在左下腹或左腰腹部,持续隐痛者也不少见,轻者多无腹痛。上面为您介绍了慢性肠炎的症状,在此提醒您,治疗慢性肠炎应到正规的医院,以避免治疗不当现象发生。
2024-10-21 18:18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贺涛 主治医师
河北省邢台市威县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内科
-
为长期慢性、或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
2024-10-21 18:18
-
-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谷印亮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理疗科
-
慢性肠炎泛指肠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病因可为细菌,霉菌,病毒,原虫等微生物感染,亦可为过敏,变态反应等原因所致.临床表现为长期慢性,或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及消化不良等症,重者可有粘液便或水样便. 本病可由急性肠炎迁延或反复发作而来,病程多在2个月以上.长期过度疲劳,情绪激动,过度精神紧张,加以营养不良,都可成为慢性肠炎的诱因.也可继发于咀嚼障碍,胃酸缺乏,胃大部切除术后,肠道寄生虫病等疾患. 根据临床腹泻量,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至水样便,伴有肠鸣,但无里急后重,营养障碍,结合有反复发作史或有慢性肠炎的病因存在,诊断一般不难. (1)慢性肠道细菌感染性疾病:如慢性细菌性痢疾,溃疡型肠结核,沙门氏菌感染,肠道菌群失调. (2)肠寄生虫病:如慢性阿米巴痢疾,慢性血吸虫病,肠鞭毛虫病,结肠小袋纤毛虫病,肠道蠕虫病等. (3)非细菌性炎症:如克降氏病,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肠炎,结肠憩室炎,结肠息肉并发结肠炎等. (4)肠肿瘤:如结肠癌,直肠癌,小肠恶性淋巴瘤. (5)胃原性慢性腹泻: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晚期,胃空肠吻合术后. (6)胰原性慢性腹泻:如慢性胰腺炎,胰腺癌晚期. (7)肝,胆道疾病所致慢性腹泻. (8)内分泌,代谢障碍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糖尿病. (9)尿毒症,糙皮病,放射性肠炎,硬皮病. (10)痉挛性结肠(过敏性结肠炎),神经精神性腹泻(1)消化道症状:常呈现间断性腹部隐痛,腹胀,腹痛,腹泻为本病主要表现.遇冷,进油腻之物或遇情绪波动,或劳累后尤著.大便次数增加,日行几次或数十余次,肛门下坠,大便不爽.慢性肠炎急性发作时,可见高热,腹部绞痛,恶心呕吐,大便急迫如水或粘冻血便. (2)全身症状:呈慢性消耗症状,面色不华精神不振,少气懒言,四肢乏力,喜温怕冷.如在急性炎症期,除发热外,可见失水,酸中毒或休克出血表现. (3)体征方面:长期腹部不适或少腹部隐隐作痛,查体可见腹部,脐周或少腹部为主,有轻度压痛,肠鸣音亢进,脱肛. 慢性肠炎症状: (1)发作时,出现腹泻,腹痛等.病久则呈现慢性营养不良.体格检查可有腹部压痛. (2)大便常规可见白细胞,红细胞和少量脓细胞.大便培养可找到致病菌. (3)X线钡剂检查和结肠镜检查可排除其他特异性肠道炎症. (1)适当休息,进食易消化的食物,禁食油煎和刺激性食物. (2)酌用止泻剂,可给次碳酸铋1~2g,每日3次;复方樟脑酊4ml,每日3次. (3)解痉剂,可用阿托品0.3~0.6mg,每日3次;普鲁苯辛15mg,每日3次. (4)按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选择抗生素,但病情要长.也可用3%黄连素液或5~10g大蒜浸液200ml,保留灌肠,每日一次,10~20天为一疗程.其他治疗同急性肠炎. (5)精神性腹泻者,可用利眠宁10mg,每日3次;苯巴比妥15~30mg,每日3次. 建议:对肠炎长期患者或愿意反反复复的患者,建议可以用中药进行治疗,同时注意一下饮食习惯,比如按疗程服用“永仓诃苓止泻胶囊”效果很好.(1)预后:慢性肠炎经过及时适当的治疗,预后良好;如长期反复腹泻,致脾胃气虚,病久及肾,病情加剧.若肾虚进一步发展,既不能温运脾阳,又不能固摄于下,而致泄泻无度,则病情趋亡阴亡阳之证,预后多不良. (2)预防:要加强锻炼,增强体质,使脾旺不易受邪;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消灭苍蝇,加强饮食卫生和水源管理;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不喝生水,生吃瓜果要烫洗,要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习惯. (3)保健:注意休息和增加营养,给予易消化的食物,如米汤,粥汤等.若虚寒腹痛泄泻者,亦可予以淡姜汤饮之,以温振脾阳,调和胃气.忌食辛辣炙B032,肥甘厚味之品.在有条件情况下,配合红外线,蜡疗,拔火罐,针灸,气功等疗法,以提高疗效.另外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强烈刺激,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024-10-21 22: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