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申兰阔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孩子缺乏耐心可能由多种因素导致,如环境影响、自身性格、心理压力、不良习惯、身体状况等。 1. 环境影响:孩子所处的环境嘈杂、混乱,缺乏稳定规律的生活节奏,容易使其难以保持耐心。家长应为孩子营造安静、有序的环境。 2. 自身性格:有些孩子天生性格较为急躁,需要家长引导其学会情绪管理,如深呼吸、暂时离开让其不耐烦的场景。 3. 心理压力:学习任务过重、人际关系紧张等心理压力,可能导致孩子耐心缺失。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及时帮助其排解压力。 4. 不良习惯:如沉迷电子产品、做事拖拉等习惯,会影响孩子的耐心。家长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5. 身体状况:孩子睡眠不足、营养不良等身体问题,可能使其难以集中注意力,缺乏耐心。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和均衡的饮食至关重要。 总之,孩子缺乏耐心需要家长耐心引导和教育,帮助孩子逐步培养耐心和专注力,促进其健康成长。
2024-10-21 17:55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黄飞龙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妇产科
-
他们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是很短暂的,所以会比较没有耐心,做起事来容易急躁。首先家长要给孩子做个榜样,遇事不能急,也不要经常发脾气,否则孩子就会模仿的。其次可以陪孩子玩一些锻炼耐力的游戏,比如串珠子,捡豆子等,有意识的训练一下孩子的耐心。第三要引导孩子用正确的方式去渲泄自己的情绪。第四孩子在玩玩具时尽量不要同时给他太多的玩具,这也是造成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一个原因。
2024-10-21 17:55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张建国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中医科
-
从小事开始锻炼。比如吃饭,如果家庭成员没有到齐,妈妈没下班或是爸爸没回来,就坚持要等人到齐了再吃。出去吃饭,叫了满桌子菜了,却一定要坚持带宝宝去洗手。和宝宝出去逛,宝宝看中一样东西,你却说没有带钱,要不下次买,要不回家取钱再回来买。等待是需要耐心的。
2024-10-21 17:55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孔书雪 医师
河北省邢台市威县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内科
-
这么大的孩子本身的自控能力就是很差的啊,总是这个看了,看那个,没有什么耐心,任何事情基本上都是三分钟的热度啊,宝妈不必担心,长大了孩子就会好点的啊,慢慢的来!孩子感兴趣的可以好好的培养啊!现在你只需要慢慢的来观察就可以了啊!
2024-10-21 17:55
-
-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刘浩庆 医师
肇庆市大旺开发区医院
一级
全科
-
这位家长,请您千万不要着急,如果您看我下面的回答,一切谜底就全揭晓了。3-4岁的宝宝正处成长的敏感期。当孩子进入敏感期,他的内心会有一股无法遏止的动力,驱使他们对感兴趣的特定事物产生尝试或学习的狂热,拼命吸收所关注的事物,这个时期被教育家们认为是学习的关键期。如果敏感期的内在需求受到妨碍,就会丧失学习的最佳时机,但这个时期,孩子有很多怪毛病。(一)3-4岁宝宝情绪作用大,行为多受情绪控制。 典型表现是:爱哭闹、依恋行为、无意识行为占主导——这个和孩子认识依靠动作和行为也有一定关系,孩子多看表面现象,分析能力很弱,所以很小的事情,孩子就会哭闹。得不到想要的(没有拥有)、父母离开自己(就是不要自己、不疼爱自己、失去了)、别人不小心碰了自己一下(不小心不能理解,被打)孩子都会哭泣(幼儿园整个过程,孩子都比较爱哭闹,小班最为明显)——此时的孩子,是解释不通的。最好的方式就是:搂一搂、抱一抱、拍一拍;然后转移注意力;孩子的泛灵心理;冷处理。 依恋行为:不过依恋对象过度到老师身上,所以“我喜欢**老师”是孩子常说的话。与之想对应的就是“入园焦虑”(依恋对象没有很好的转移) 无意识行为占主导(思维跳跃性和想象力的另一根源)——家长需要用多重刺激来吸引孩子,读书时让孩子的眼睛跟着自己的指尖走。易转移,也易吸引,“咦?这是什么?长长的鼻子,大大的耳朵……”(二)3-4岁宝宝进入了敏感期,对于各方各面都十分敏感。1、“自私”的自主敏感期 有很多家长把孩子的自主敏感期特征当成自私的表现,开始紧张,并开始专门培养孩子的大公无私精神,故意将属于孩子的物品强行分给别人,结果造成孩子对物质缺乏安全感。2、“不讲理”的执拗敏感期 过了自主敏感期,孩子不再对身边物品的属性那么计较、那么紧张,由此而认识了“我”,并获得了“我的权利”的认识。从表现情况看,就是任性、蛮不讲理。3、“麻烦”的完美敏感期 当孩子关注于物体的体积和形状后,就开始出现有关物体形式的审美。当他们爱上一个物体,就连它的形状也一起爱护起来,发现一个完整的形状就像发现新大陆一样感到愉悦和鼓舞。如果有人破坏了物体的形式,或达不到他们对事物形式的要求,也会不依不饶地发脾气、哭闹。只有这样,儿童才能发现完整与残缺,建构起自己内在的对于美的需求。呵呵,是不是和您的女儿的行为很相似呢。所以啊,请您不要担心,这是因为您的女儿进入了敏感期,所以才会出现您说的这些行为。那么,面对您的任性的宝宝,我们有什么秘方呢?下面给您介绍几种方法,希望对您教育孩子有帮助。(1)互换法:让其他孩子出演任性的孩子,让任性的孩子扮演父母或其他人的角色,通过这种角色体验,使任性的孩子以中领悟到任性是不受欢迎的个性。(2)转移法:当孩子任性时,利用当时的情景,设法把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能吸引孩子的其他的新颖事物上去。(3)听任法:当孩子产生任性行为时,如哭闹、撒泼等,在安全保证的条件下,家长不要去理睬他。当他感到哭闹、撒泼这些"武器"已经不灵时,会自然停止哭闹。这时再对他选行说理,在在会收到更好的毅育效果.(4)说理法:当孩子提出无理要求时,家长可以例举生动形象的事例,给孩子讲清任性行为可能带来的结果,使孩子从中受到教育.(5)引导法:家长可以从任性孩子身上发现“闪光点”,加以挖掘和引导。这样做既可以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又可以把任性的缺点转化为积极的心理因素。(6)激将法:在孩子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时,家长可以故意采用激将法,,促使孩子在好胜的心理状态下克制自己的任性行为。(7)预防法:当可能诱发孩子任性行为出现的情景临近时,家长可以事先给孩子提出要求,做到“约法三章”。(8)委托法:孩子喜欢帮大人做事,当孩子发生任性行为时,家长可以委托他去完成某项力所能及又感到有趣的任务。这样即可以使孩子摆脱任性情绪,防止出现“顶牛”状态,又可以使孩子感到受信任,产生满足感。(9)夸奖法。针对孩子喜欢听好话、带“高帽”的心理特点,用孩子过去好的行为或孩子喜欢听的话,对孩子的任性行为作出相对合理的解释,让孩子可以“顺着梯子下楼”。这些方法有时可以调动孩子的自尊心、同情心、上进心,从而控制孩子的任性行为。希望上述回答对您教育孩子有一定的帮助。谢谢!小语妈
2024-10-22 02: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