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谢芳 副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
长期便秘可能引发尿失禁,原因包括腹压增加、盆底肌肉受损、神经反射异常、肠道菌群失衡、心理因素等。当身体感到不适时,务必及时就医,听从医生的指示进行诊治,不宜自己随意用药。
2016-01-04 11:07
1.腹压增加:长期便秘导致粪便积聚,使腹部压力升高,压迫膀胱,影响其正常功能,增加尿失禁风险。
2.盆底肌肉受损:排便用力过度会损伤盆底肌肉,减弱其对膀胱和尿道的支撑和控制能力。
3.神经反射异常:肠道和膀胱的神经反射存在关联,便秘可能干扰正常反射,导致尿失禁。
4.肠道菌群失衡:便秘时肠道菌群失调,产生的有害物质可能影响泌尿系统神经调节。
5.心理因素:长期便秘带来的困扰和焦虑,可能通过神经内分泌途径影响泌尿系统功能。
总之,长期便秘与尿失禁存在一定关联。若出现尿失禁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原因。可通过改善饮食、适量运动、药物治疗(如开塞露、乳果糖、聚乙二醇等)或物理治疗来缓解便秘,预防尿失禁。同时,进行盆底肌肉训练,如凯格尔运动,有助于增强盆底肌肉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