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卢焯明 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级甲等
中医儿科
-
母乳性黄疸是新生儿常见情况,多数预后良好,但也可能存在一定危害,需密切关注。如果身体不适,请尽快寻求医疗帮助,按照医生的嘱咐进行治疗,切莫自行用药。
2015-11-28 08:17
1.胆红素过高:可能损伤神经系统,影响宝宝智力和运动发育。
2.增加感染风险:黄疸可能使宝宝免疫力下降,易患感染性疾病。
3.影响食欲和消化:导致宝宝吃奶减少,影响营养吸收。
4.延误其他疾病诊断:可能掩盖其他潜在的健康问题。
5.影响心理健康:长时间黄疸可能影响宝宝的社交和心理发展。
总体来说,母乳性黄疸大多不严重,但家长要密切观察,必要时就医治疗,确保宝宝健康。
-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的发生率逐年提高,目前已达20%~30%。也已成为住院新生儿高胆的主要原因之一,母乳喂养的婴儿在生后4~7天出现黄疸,2~4周达高峰,第2个月逐渐消退,少数可延至10周才退尽。黄疸期间若停喂母乳3~4天,黄疸明显减轻。本病预后良好,严重者才需治疗。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