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疾病频道 > 肝病频道 > 正文

震惊!乙肝这 3 大传染途径,你知道几个

2025-05-18 10:38:00      家庭医生在线

乙肝的三大传染途径主要包括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此外,还有医源性传播、密切生活接触传播等。

1. 血液传播:输入被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可直接导致乙肝感染。例如,在不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输血操作,若血液来源未经过严格的乙肝病毒筛查,就可能使受血者感染乙肝。共用注射器也是常见的血液传播途径,如吸毒者共用注射器,乙肝病毒会随着注射器内残留的血液进入下一个使用者体内。此外,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如针灸针、牙科器械等,若上面残留有乙肝患者的血液,也可能造成传播。

2. 母婴传播:患有乙肝的母亲在怀孕、分娩及哺乳过程中,有可能将乙肝病毒传给孩子。在孕期,乙肝病毒可能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体内,导致宫内感染。分娩过程中,胎儿经过产道时,接触到母亲的血液、羊水等含有乙肝病毒的物质,也容易被感染。虽然母乳喂养本身传播乙肝的风险相对较低,但如果母亲乳头破裂出血,婴儿口腔有破损,病毒也可能通过血液传播给婴儿。

3. 性传播:与乙肝患者发生无防护的性行为,乙肝病毒可通过性器官的黏膜破损处进入另一方体内。尤其是多个性伴侣、同性恋等高危性行为人群,感染乙肝的风险更高。

4. 医源性传播:在医疗操作过程中,如手术、注射、采血、内镜检查等,如果医疗器械消毒不彻底,残留有乙肝患者的血液或体液,就可能将病毒传播给其他患者。此外,医护人员在工作中意外被污染的针头刺伤,也可能感染乙肝。

5. 密切生活接触传播:日常生活中,与乙肝患者共用牙刷、剃须刀等可能导致皮肤黏膜微小破损的物品,若这些物品沾染了乙肝患者的血液,健康人使用时就有可能被感染。虽然乙肝病毒不会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双方口腔黏膜都有破损,共用餐具时也存在一定的感染风险。

了解乙肝的传染途径对于预防乙肝感染至关重要。通过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如接种乙肝疫苗、避免高危行为、确保医疗操作的安全性等,可以大大降低感染乙肝的风险。如果怀疑自己感染了乙肝,应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和诊断。

(责任编辑:家医在线 )

相关文章推荐

    科大夫挂号引导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