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疾病频道 > 肝病频道 > 肝病分类 > 乙肝 > 乙肝用药 > 正文

乙肝抗病毒药物各有所长

2015-09-26 07:36:37  来源:99健康网    转载

本文导读:干扰素的优点是兼有抑制病毒复制和免疫调节双重机制,疗程相对固定,对转氨酶比较高、病毒水平不很高、比较年轻的病人疗效较好,e抗原转换率也比较高,通过干扰素的免疫调节机制,有望达到表面抗原血清学转换的最高目标。

“抗病毒治疗可实现乙肝表面抗原血清学转换,即乙肝表面抗原转阴,并出现乙肝表面抗体。”乙肝表面抗原血清学转换标志着机体出现了保护性抗体,是目前慢性乙肝临床治疗所能取得的最高目标。日前,这一消息甫一传出,便激起支持、质疑等迥异的反应,对“慢性乙肝”的关注再度升温。

“慢性乙肝”、“携带慢性乙肝病毒”,向来是患者、携带者心底的隐痛,对疾病的恐惧和缺乏了解,使他们在求学、就业、婚姻、人际交往等方面都背负着沉重的精神枷锁。有时,疾病本身并不可怕,无知和误解会成为对抗疾病时最大的敌人。

传播四途径

循证医学表明,慢性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与艾滋病相同,即经血和血制品、母婴垂直传播、破损的皮肤和粘膜及性接触传播,不会通过同桌共餐、同室办公等消化道和呼吸道途径传播。因此,患者、病毒携带者、健康人无须为此惊惶。抗病毒治疗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慢性乙肝治疗的首要原则,抗炎保肝、免疫调节、抗肝纤维化等治疗手段必须在抗病毒的基础之上,根据病人的个体差异酌情运用。

治疗三阶段

治疗中最容易达到的第一阶段是“解决温饱”:持续抑制乙肝病毒复制,肝功能恢复正常。第二个阶段是“达到小康”:e抗原转阴,出现e抗体,即e抗原血清学转换,病情缓解。通俗的讲法就是三驾马车,谷丙转氨酶(肝功能ALT)正常、乙肝病毒DNA转阴、e抗原血清学转换。这样,绝大多数病人发生肝硬化、肝癌的几率就会降低。在取得e抗原血清学转换的基础上,有条件的患者可以“奔向富裕”,实现第三阶段即表面抗原转阴,最后出现表面抗体,即表面抗原血清学转换。国内外临床资料认为,实现e抗原血清学转换是获得表面抗原血清学转换、获得对乙肝病毒产生免疫力的先决条件。

药物两大类

目前,抗病毒药物主要有两大类,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两类药物各有专攻。

干扰素的优点是兼有抑制病毒复制和免疫调节双重机制,疗程相对固定,对转氨酶比较高、病毒水平不很高、比较年轻的病人疗效较好,e抗原转换率也比较高,通过干扰素的免疫调节机制,有望达到表面抗原血清学转换的最高目标。其中,长效干扰素能维持有效的血药浓度,患者的依从性较好,有利于收获良好的疗效,可以取得现有乙肝药物中最高的e抗原血清学转换率。但是,干扰素可能会导致白细胞减少、发热、一过性骨髓抑制、类流感样症状等不良反应。而且,不是所有患者都适合用干扰素,如黄疸、肝硬化失代偿期、有症状的心脏病等患者都应慎用。

核苷酸类似物是口服药物,疗效比较快速,服药以后病毒水平很快就能降低。缺点是疗程不固定,需要长年服药;长期服药的过程中会产生耐药。不能耐受干扰素的免疫抑制状态的病人,可选择核苷类似物治疗。

很显然,我们不能用效果优或劣来简单评价这两类药物。患者必须依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根据医嘱进行选择。

(责任编辑:苏雅婷 )

相关推荐

文章关键词:

乙肝抗病毒药物副作用?乙肝抗病毒药物能停吗?

乙肝是由乙肝病毒引起的,病程超过半年或发病日期不明确而临床有慢性肝炎症状,以肝脏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乙肝主要分为急性乙肝、慢性乙肝、乙……详细>>

分析:乙肝抗病毒药物的利与弊

我们知道,抗乙肝病毒的药物有两大生力军——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那么,这两大类抗病毒药物有什么特点?如果把它们对比一下,它们各自又有……详细>>

乙肝有什么危害?乙肝抗病毒药物有哪些?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一种传染病。乙型肝炎可以通过母婴、血和血制品、破损的皮肤黏膜及性接触传播。肝功能检查、生化……详细>>

乙肝抗病毒药物治疗的研究

乙肝抗病毒药物治疗的研究,乙肝全称为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对人类健康危害很大的疾病,我们每一个人在很小的时候就被要求打乙肝疫苗,这是帮助……详细>>

乙肝抗病毒药物及病毒性肝炎的治疗

98年,口服抗病毒药物拉米夫定上市,成为第一个成功推广到临床应用的口服核苷类似物,扭转了乙肝治疗被动挨打的局面。那么你想了解乙肝抗病毒药……详细>>

  • 宋敏

  • 雷春

  • 曹建彪

  • 江家骥

专家答疑少精症患者一定会不育吗?

广东省中医院 专家在线解答网友疑惑

古炽明 副主任医师

擅长:泌尿系肿瘤、泌尿系结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创腔镜诊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