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疾病频道 > 眼科频道 > 眼科疾病 > 眼底病 > 眼底病症状 > 正文

五种特殊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2013-06-24 22:22:32  来源:人民网    转载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发病取决于三个因素,即视网膜裂孔,玻璃体液化及有一足够的拉力使视网膜与色素上皮分开,其中视网膜裂孔是关键。新视力专家分析称: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多见于中年或老年人,男性患者较多,常为双眼先后发病,多数患有近视性屈光不正。

1、脉络膜缺损伴有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脉络膜缺损期为胚胎发育期间胎儿裂闭合不全所致。缺损区的神经上皮层易于发生脱离。因缺损区透明的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下直接为白色巩膜,所以多数患者不能发现裂孔。裂孔多位于缺损区内或其边缘,术中应注意封闭脉络膜缺损区的后缘边缘,但由于缺损范围大,效果不良。

2、无晶状体眼或人工晶状体眼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脱离发生于

白内障手术

后一至数年。原因较多,术中有玻璃体溢出以及有玻璃体嵌顿于切口者,最易发生(约65%);其次是采用的手术方式,特别是过去一度风行的囊内摘出术,因虹膜-晶状体的屏障作用减弱或消失,导致玻璃体脱离,使玻璃体与视网膜病理粘连处的牵拉力骤然加大,裂孔形成而引起视网膜脱离。现代囊外摘出术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如果后囊膜完整,较少有视网膜脱离发生。但在术后发现晶状体后囊膜高度混浊,或术后炎症反应较强并有人工晶状体后界面增生膜形成,给予后囊膜切开(手术或激光)者,则脱离的发生率有所增加。裂孔多位于眼底周边部,常为多发性。

3、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多见于

高度近视眼

。由于对视功能的损害十分严重,手术后中心视力不易提高或更为降低,因而一直是眼科临床的一个棘手问题。黄斑裂孔形成原因有萎缩性、牵引性和外伤性等数种。萎缩性继发于囊样变性的囊壁破裂;牵引性由玻璃体与黄斑视网膜之间有病理性粘连,当玻璃体产生不完全后脱离时,因粘连牵拉而引起裂孔;外伤性黄斑裂孔大多见于眼球前部的钝性冲击,因应力作用而导致黄斑产生裂孔。

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一般局限于眼底后极部,特别是在初起阶段。但随着病程延长,不少病例可向下或颞侧扩展,甚至形成视网膜全脱离。

4、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伴有睫状体及脉络膜脱离者,称为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起病急骤,进展迅速。多见于老年人、高度近视、无晶状体眼。眼压极低,前房加深,同时出现睫状充血、虹膜及晶状体颤动、Tyndall现象强阳性、少数色素性角膜后沉着物(极少有灰白色或羊脂状沉着物)、虹膜瞳孔缘后粘连、玻璃体混浊(包括增生膜)、眼痛、睫状区触痛等葡萄膜炎的症状与体征。眼底检查不能见到脉络膜和视网膜的炎症改变。此时,视网膜脱离呈范围广阔的浅脱离,裂孔常被小皱褶掩盖而不易发现。在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由于脉络膜脱离缓解,视网膜脱离亦随之隆起。

睫状体脉络膜脱离发生于孔源发性视网膜脱离之后1-3周后或更长时间,所以详询病史对于与普通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鉴别极为重要。患者先有视网膜脱离症状,然后再有眼痛、角膜周围充血等葡萄膜炎症改变。

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极易发生PVR,PVR更增加了手术难度,也是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

5。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巨大裂孔的定义已如前述。巨大裂孔的发病机制还不完全清楚,据推测可能与玻璃体基底部后缘视网膜压迫变白变性、格子样变性,以及前部玻璃体高度液化与纤维化有关。

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多见于高度近视,近视度往往超过8.00D。病程之初,在双目间接检眼镜加巩膜压迫检查,可发现眼底周边部有多个小裂孔,而后相互融合形成大裂孔,大裂孔两端撕裂,使裂孔更加扩大。当裂孔大于150度时,其后瓣发生翻卷。关易于产生PVR,使手术非常困难。

【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上述临床所见,诊断关十分困难。而位于周边部范围较小的脱离,每易漏诊。

查到全部的视网膜裂孔不仅是诊断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根据,也是手术成败的关键之一。因此,如何能够准确且无遗漏地找到所有裂孔,极为重要。大概有80%的裂孔发生于眼底周边部,颞上侧尤为多见,颞下侧次之,鼻上侧更次之,鼻下侧最少。当视网膜脱离隆起较高时,这些周边部裂孔常被遮掩,必须从各个角度仔细寻找。在用双目间接检眼镜加巩膜压迫仍无法找到的情况下,可加压包扎双眼,让患者静卧数日,待视网膜略显平复后再行检查。视网膜脱离范围大、隆起度较高者,往往存在几个裂孔,不能满足于一个裂孔,特别是一个小裂孔。除在脱离区寻找裂孔外,也应注意未脱离或脱离不明显区域,尤以上方眼底裂孔,因液体下沉,裂孔及其附近处不一定能见到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脱离的位置和形态,有时也有利于裂孔寻找,眼底上方脱离,裂孔总是在上方脱离区内;方脱离,如果脱离呈半球状隆起,裂孔可能在其正上方;如果是下方的广泛性脱离,裂孔可能在脱离区边缘较高一侧的上方;如果两侧高低基本一致,则裂孔常在其下方周边处。患者主诉有时也能提供一些寻找裂孔的线索。视野中暗区及闪光感最先出现的位置,与之相对应处往往是裂孔所在部位。

脱离区的小裂孔,应与视网膜出血点注意区分。在能用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到的范围内,因检者有立体视,所以两者较易鉴别,但在周边部时却非常困难,虽然双目间接检眼镜检查时也有立体视,而因成像太小,往往难以看清。必须在一段时间内反复观察,或试用巩膜压迫器顶压可疑处(裂孔被顶起后变色,出血则不变)才能确定。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需与下列眼病鉴别:

1。视网膜劈裂症 获得性视网膜劈裂症多见于老年人,劈裂位于下方周边眼底,呈半球状隆起,由囊样变性融合发展而成。内壁菲薄透明,外壁缘附近可见色素沉着。如果其内外壁均有破裂,成为真性裂孔而发生视网膜脱离。先天性视网膜劈裂症大多发现于学龄儿童。有家族史。病变位于颞下方,双眼对称,病变处视网膜血管常伴有白鞘。当其内壁破裂后,与锯齿缘断离很相似。参阅本章第二节。

2。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浆性) 周边部视网膜脱离波及黄斑部时出现变视症和小视症,与中浆病症状相同,应扩瞳后仔细检查周边眼底。

3。葡萄膜渗漏(rveal effusion)即脉络膜渗漏(choroidal effusion)。常伴有视网膜脱离。半球状隆起,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下积液能随体位改变而迅速移动。无裂孔。详见本章第四节。

4。泡状视网膜脱离 脱离面光滑,无波浪样皱褶,神经上皮层下积液清澈,能随体位改变而迅速流动,无裂孔,与本病不同。

>>>推荐阅读

  沉迷手机游戏“找你妹” 男子患上“眼中风”

  躺着玩手机等于慢性致盲?

(责任编辑:陈倩雯 )

相关推荐

文章关键词:

5种特殊情况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脉络膜缺损伴有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是脉络膜缺损期为胚胎发育期间胎儿裂闭合不全所致。缺损区的神经上皮层易于发生脱离。因缺损区透明的视网膜神经上……详细>>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需与4种眼病鉴别

缺损区的神经上皮层易于发生脱离。因缺损区透明的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下直接为白色巩膜,所以多数患者不能发现裂孔。孔源性视网膜脱离需与4种眼病鉴……详细>>

什么是视网膜脱离?导致视网膜脱离的原因

目前,眼科疾病越来越多,主要原因是在日常生活中不注意保护视力和避免眼睛疲劳造成的。而视网膜脱离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眼科疾病。今天小编就来要详……详细>>

哪些人容易得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脱离的危害和类型有哪些?

视网膜脱离的危害还是比较大的,只不过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而已,而且它还分为好几种类型,有些人群确实比较容易得这种病。那么,哪些人容易得视网膜……详细>>

视网膜变性易引起视网膜脱离(整合)

视网膜脱离是眼底病的一种,引起视网膜脱离的原因有很多,也有可能是视网膜变性所引起的。下面小编来为大家介绍视网膜脱离的原因有哪些。详细>>

  • 杨红

  • 胡军

  • 伍桂军

  • 林敏

专家答疑少精症患者一定会不育吗?

广东省中医院 专家在线解答网友疑惑

古炽明 副主任医师

擅长:泌尿系肿瘤、泌尿系结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创腔镜诊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