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孙占娟 主治医师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风湿免疫科
-
您好,肝豆状核变性(HLD)又称威尔逊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疾病。由Wilson首先报道和描述,是一种遗传性铜代谢障碍所致的肝硬化和以基底节为主的脑部变性疾病。临床上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椎体外系症状、肝硬化、精神症状、肾功能损害及角膜色素环(K-F环)。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您。
2019-01-18 16:44
-
-
回答6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黄飞龙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妇产科
-
病情分析:你好,一般的情况来说,往往是有软组织损伤、关节炎症的情况影响到的。往往是广义风湿的情况指导意见:一般往往是拍片检查一下的。看一下具体的情况治疗的。一般的情况如消炎止痛药物、理疗、中药、针灸、按摩等治疗。
2014-01-12 10:27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张俊相 住院医师
威县妇女儿童医院
二级甲等
外科
-
病情分析: 意见建议:肝豆状核变性又称威尔逊氏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疾病。 本病已明确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铜代谢障碍,造成铜在体内各脏器尤以大脑豆状核、肝脏 、肾脏及角膜大量沉着,而由于铜离子在各脏器沉积的先后不同和数量不一,临床出现多种多样的临床表现,如震颤、扭转痉挛、精神障碍、肝脾肿大、腹水等。 肝豆状核变性诊断标准:1、家族遗传史:父母是近亲婚配、同胞有HLD患者或死于原因不明的肝病者。 2、缓慢进行性震颤、肌僵直、构语障碍等锥体外系症状、体征或/及肝症状。3、肉眼或裂隙灯证实有K-F环。4、血清铜蓝蛋白1.6μmol/24h 。 治疗方法 一、低铜饮食 低铜饮食每日食物中含铜量不应>1mg,不宜进食动物内脏、鱼虾海鲜和坚果等含铜量高的食物。 二、中医治疗 在30多年的研究期间,肝豆汤(片)共治疗HLD患者近3000例,观察表明其对为临床症状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三、西医治疗 (一)二巯基丙醇。 (二)二巯丁二酸和二巯丁二酸钠Na-DMS静注后,血浓度 迅速达高峰,4小时排泄80%,无蓄积作用。(三)二巯丙磺酸钠DMPS对重金属解毒作用与BAL相似,但毒性较BAL低约20倍,排铜效果远 强于BAL。优点为:在各种排铜药物中,尿排铜量最高,副反应少。缺点为:偶见粒细胞缺乏症 一般情况下,症状前期或具有较轻临床表现的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经过正规、系统的驱铜疗程和辅助治疗,绝大多数病人病情缓解,能达到于正常人相仿的生活质量和寿命。故提高警惕,早期诊断与正规、系统的治疗对获得良好的预后极为重要。而对于病情严重的晚期患者,经过的中西医结合综合驱铜治疗后,患者病情大多数也可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得到延长其生命和改善生活质量,少数患者还可能获得出乎意料的疗效。 我想如果肝豆患者得到了一定的治愈!寿命跟正常人是一样的! 如果得不到一定的治疗!病情恶化的话 那就不好说了!很有可能会致命! 因为这种病是慢性病!这种病分成 脑型 肝型 还有肝脑型!后者是最麻烦的 脑型的话 是有症状出现的 比如说流口水啊 四肢颤抖啊 语言表达困难啊等等一系列的症状.... 而肝型呢是没有症状出现的!所以一般人很难发现!去医院检查很容易被误诊
2014-01-08 10:27
-
-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王海龙 医师
邢台市威县第二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内科
-
我会尽量为你安排床位,必要时加床也会为你安排好,请放心。我科的联系电话是0551-2838522. 或0551-5516616
2014-01-08 10:27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刘业娟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您好:肝豆状核变性是在肝的阴阳,气血失调及肝经的气血运行不畅的基础上,影响肝脏合成球蛋白,进而引起铜兰蛋白合成障碍而引发本病,以羚角钩藤汤为主方.方解:方中羚羊角,钩藤,桑叶,菊花凉肝熄风以止痉;川贝,竹茹清热化痰以通络;茯神定志;白芍,生地,甘草酸甘化阴,养血以缓肝急.
2013-12-30 10:42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聂金娥 医师
潍坊市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普内科
-
你好,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性疾病,以铜代谢障碍引起的肝硬化、基底节损害为主的脑变性疾病为特点,对肝豆状核变性发病机制的认识已深入到分子水平。WD的世界范围发病率为1/30 000~1/100 000,致病基因携带者约为1/90。本病在中国较多见。WD好发于青少年,男性比女性稍多,如不恰当治疗将会致残甚至死亡。WD也是至今少数几种可治的神经遗传病之一,关键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2013-12-29 19:19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肝豆状核变性? 肝豆状核变性(HLD)由Wilson(19l2)首报,是一种遗传性铜代谢障碍,以豆状核、肝、肾和角膜铜沉积表现的各种 异常为特征。临床上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锥体外系症状、肝硬化、精神症状、肾功能损害及角膜色素环(Kayser-Fleischer ring,K-F环)。发病率各国报道不一,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约为15~30/100万。基因频率约0.003~0.007,杂合子频率稍大于0. 01。本病在我国尚无流行病学的大宗资料报告,根据广州中山一院神经科1981~1991年神经遗传专科门诊957例初诊病例分析,WD共97例,占10.14%,居全部单基因遗传病的第2位,可见本病在我国并不少见。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