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陈保国 医师
河北省邢台市威县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口腔科
-
母乳性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黄疸类型之一。妈妈吃药来改善宝宝的母乳性黄疸情况,一般效果不明显。其涉及宝宝胆红素代谢、母乳喂养方式、宝宝自身生理特点、妈妈的饮食等多方面因素。 1.胆红素代谢:新生儿胆红素生成较多,肝脏处理胆红素能力较弱,易导致胆红素在体内积聚,形成黄疸。 2.母乳喂养方式:可能与母乳中某些成分影响胆红素代谢有关,如β-葡萄糖醛酸酐酶等。 3.宝宝自身生理特点:宝宝的肠道菌群尚未完善,影响胆红素的排泄。 4.妈妈的饮食:妈妈饮食中的某些成分可能通过乳汁影响宝宝,但单纯妈妈吃药改变饮食成分作用有限。 5.治疗方法:通常母乳性黄疸不严重时,无需特殊治疗,可继续母乳喂养,适当增加喂奶频次,促进宝宝排便。若胆红素水平较高,可能需要暂停母乳 2-3 天,改喂配方奶,同时密切监测胆红素值。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光疗。 总之,对于母乳性黄疸,妈妈吃药不是主要的解决办法。关键在于密切观察宝宝的黄疸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
2024-12-17 17:38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黄飞龙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妇产科
-
大约有1%母乳喂养的宝贝可能发生母乳性黄疸。母乳性黄疸是由于母乳中一种酶的活性过高,使胆红素在肠道重吸收增加而引起。一般是在出生后3天左右出现,开始常常与生理性黄疸重叠在一起,但在2周左右生理性黄疸应该消退时,黄疸却持续不退或又缓慢地加重。如果宝贝生理性黄疸持续不退,但全身状态仍然很好,一般考虑是母乳性黄疸。停止母乳喂养3天,如果黄疸减轻就可以确定是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如果较轻,可以继续吃母乳;如果较重,暂停几天母乳,待黄疸减轻后再恢复母乳喂养。
2013-12-28 11:12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谷印亮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理疗科
-
你好: 节育环的禁忌症:(1)生殖器官炎症,如急慢性盆腔炎、重度宫颈糜烂等;(2)生殖器官肿瘤,如子宫肌瘤、卵巢肿瘤;(3)生殖器官畸形,如双子宫、子宫纵隔等;(4)妊娠或妊娠可疑者;(5)3个月内月经频发、过多及有不规则出血;(6)宫腔小于5.5厘米或大于9厘米暂不放置;(7)有较严重的全身性疾患,如心力衰竭、重度贫血或各种疾患之急性阶段。 据你情况,等月经来潮后,再考虑上环。f
2013-12-26 11:12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赵蕾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你好,母乳性黄疸不需要吃药。轻时可以继续吃母乳,重时应该停用母乳,改用其他配方奶。母乳是宝宝最理想的营养品,为使宝宝得到必需的营养,可采取多次少量的母乳喂养的方法。暂停期间,可以用吸奶器将母乳吸出,以保证乳汁持续分泌,等宝宝黄疸减轻或消退后,再继续母乳喂养。此后,即使有轻度黄疸,也不必再停母乳。
2013-12-26 10:08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的发生率逐年提高,目前已达20%~30%。也已成为住院新生儿高胆的主要原因之一,母乳喂养的婴儿在生后4~7天出现黄疸,2~4周达高峰,第2个月逐渐消退,少数可延至10周才退尽。黄疸期间若停喂母乳3~4天,黄疸明显减轻。本病预后良好,严重者才需治疗。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