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
我最近真的是白头发越来越多了啊,还总是会有心绞痛的感觉,难受的不行,而且还总是会觉得有疼起来弄的我晚上都睡不着觉的感觉,去医院检查,医生说是得了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
-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张建国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中医科
-
心绞痛的感觉就是的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病症。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是指具有典型的缺血性胸痛,持续超过20min,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浓度升高并有动态演变,但心电图不具有典型的ST段抬高,而是表现为ST段正常,压低等非特征性改变的一类急性心肌梗死。NSTEMI病理基础主要是冠脉斑块损伤的基础上诱发急性非闭塞性血栓,或虽为闭塞性血栓,但侧支循环较好,病理学形态研究证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冠脉内含大量纤维蛋白的红色血栓,而NSTEMI为富含血小板的白色血栓。
2016-03-18 02:31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孟庆福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1.一般治疗保护和维持心脏功能,挽救频死的心肌,防止梗死面积扩大,缩小心肌缺血范围,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防止猝死,使患者不但能度过急性期,且康复后还能保持尽可能的有功能的心肌。2.再灌注治疗(1)溶栓治疗。(2)介入治疗。3.其他药物治疗(1)抗血小板治疗减少患者心血管事件(死亡、再发致死性或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卒中)的发生。(2)抗凝治疗在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础上常规接受抗凝治疗,抗凝治疗能建立和维持梗死相关动脉的通畅,并能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肺动脉栓塞以及心室内血栓形成。(3)硝酸酯类药物对于有持续性胸部不适、高血压、大面积前臂心肌梗死、急性左心衰竭的患者,在最初24~48小时的治疗中,静脉内应用硝酸甘油有利于控制心肌缺血发作,缩小梗死面积,降低短期甚至可能长期病死率。(4)镇痛剂(5)β受体阻滞剂心肌梗死发生后最初数小时内静脉注射β受体阻滞剂可通过缩小梗死面积、降低再梗死率、降低室颤的发生率和病死率而改善预后。(6)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有助于改善恢复期心肌的重构,减少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病死率,减少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生,特别是对前壁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或心动过速的患者。(7)调脂治疗(8)钙拮抗剂非二氢砒啶类钙拮抗剂用于急性期STEMI,除了能控制室上性心率失常,对减少梗死范围或心血管事件并无益处,不建议STEMI患者常规应用非二氢砒啶类钙拮抗剂,但非二氢砒啶类钙拮抗剂可用于硝酸酯和受体阻滞剂之后仍有持续性心肌缺血或心房颤动伴心室率过快的患者。(9)葡萄糖-胰岛素-钾溶液(GIK)能降低血浆游离脂肪酸浓度和改善心脏做功,还给缺血心肌提供必要的代谢支持,对大面积心肌梗死和心源性休克患者尤为重要。4.抗心律失常治疗5.抗低血压和心源性休克治疗6.心力衰竭治疗7.并发症治疗8.右室心肌梗死的处理9.康复和出院后的治疗
2016-03-17 18:16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史东岳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你好,在心电图上尚未出现病理性Q波时,极易与冠状动脉功能不全的心电图改变混淆,都会在心电图上出现ST段的压低或抬高,并均有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等改变,在临床上发病初期往往难以鉴别。
2016-03-17 10:56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李希弘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不稳定性心绞痛,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MI)和ST段抬高的Q波心梗统称为急性冠脉综合征。非ST段抬高的心梗和ST段抬高的Q波心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共同病理生理基础是斑块破裂。有心梗史和既往心绞痛症状者较ST段抬高的心梗多见。
2016-03-17 10:23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刘浩庆 医师
肇庆市大旺开发区医院
一级
全科
-
您好朋友,根据您的描述的病情,我建议您: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冠心病是一种受多因素影响的疾病,甚至有研究将影响因素列有246种。祝早日康复。
2016-03-17 06:12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是一种急症。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使部分心肌因严重而持久的缺血发生的局部坏死。95%以上的心肌梗死是中、老年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如果冠状动脉闭塞较慢,侧支循环形成较好,则可不发生心肌梗死。非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如冠状动咏栓塞、冠状动脉炎、主动脉夹层累及冠状动脉开口、冠状动脉先天畸形、心肌桥等,均会导致心肌梗死。本病在欧美常见,美国35~84岁人群中年发病率男性为71‰,女性为22%。;每年约有80万人发生心肌梗死,45万人再梗死。在我国本病远不如欧美多见,70和80年代北京、河北、哈尔滨、黑龙江、上海、广卅等省市年发病率仅0.2‰~0.6‰,其中以华北地区最高。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