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根治术后病理及相关检查结果分析
于2013年7月18实施远端胃癌根治术b2式,病理回报:胃腺癌3级侵及胃周脂肪,上下切缘及网膜未见癌组织,(第三组,第六组)淋巴结转移性癌,分别为(1/4.1/3);(第一,四,五,七,八,8p)淋巴结未见转移癌,分别为(0/2.0/3.0/5.0/2.0/1./0/2).血管内未见瘤栓,her-2.ki-67(60%)ct报告:侧胸廓对称,纵隔居中。两肺门无增大,右肺尖,右肺中叶内侧段及左肺上叶舌段边缘可见多发囊样透亮区,余肺纹理走行自然,两肺野清晰。纵隔窗大血管走行正常,心脏各房室不大;纵隔间隙内未见肿大淋巴结,气管及大分支通畅,大约左侧第5、6前肋骨质结构紊乱。增强后未见异常密度影。肝脏大小外形如常,表面光滑,各叶比例适中,肝裂无增宽,肝内胆管无扩张,肝实质未见异常强化密度影,肝门区未见肿块影。肝囊饱满壁无增厚,内未见异常密度影,双肾,胰腺及脾脏大小外形及增强后密度未见异常,腹腔及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影,残胃形态不整,胃腔缩小,胃壁可见高密度吻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张威 护师
松原市中医院
二级甲等
肿瘤科
-
胃癌根治术后,病理报告和 CT 检查结果显示了一系列情况,包括肿瘤浸润、淋巴结转移、肺部及其他脏器的表现等。 1. 肿瘤浸润:胃腺癌 3 级侵及胃周脂肪,提示肿瘤的侵袭程度较深。 2. 淋巴结转移:第三组、第六组淋巴结有转移性癌,其他组未见转移,这对后续治疗和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3. 肺部情况:右肺尖、右肺中叶内侧段及左肺上叶舌段边缘可见多发囊样透亮区,需进一步明确其性质和原因。 4. 其他脏器:肝脏、胆囊、双肾、胰腺及脾脏等未见异常强化密度影,说明这些脏器目前未受肿瘤侵犯。 5. 残胃形态:残胃形态不整,胃腔缩小,胃壁可见高密度吻合,需关注术后恢复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综合这些结果,患者需要密切随访,遵循医生建议进行后续治疗和康复,以提高生活质量和预后。
2025-02-11 05:16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邢学法 主治医师
冠县辛集中心卫生院
一级
外科
-
胃癌根治术后,病理报告和 CT 检查结果显示了一系列情况,包括肿瘤浸润、淋巴结转移、肺部及其他脏器的表现等。 1. 肿瘤浸润:胃腺癌 3 级侵及胃周脂肪,提示肿瘤的侵袭程度较深。 2. 淋巴结转移:第三组、第六组淋巴结有转移性癌,其他组未见转移,这对后续治疗和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3. 肺部情况:右肺尖、右肺中叶内侧段及左肺上叶舌段边缘可见多发囊样透亮区,需进一步明确其性质和原因。 4. 其他脏器:肝脏、胆囊、双肾、胰腺及脾脏等未见异常强化密度影,说明这些脏器目前未受肿瘤侵犯。 5. 残胃形态:残胃形态不整,胃腔缩小,胃壁可见高密度吻合,需关注术后恢复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综合这些结果,患者需要密切随访,遵循医生建议进行后续治疗和康复,以提高生活质量和预后。
2025-02-11 05:14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胃癌? 胃癌(gastric cancer)是胃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世界上胃癌发病率约17. 6/10万,据统计占我国消化道恶性肿瘤的首位,在全身癌肿中占第三位。男性居多,男女患者比例为2~3:1。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据世界卫生组织2000年的统计,42%的胃癌患者在我国,其原因可能与饮食习惯、生活环境、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等因素有关。胃癌发病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别,在我国的西北与东部沿海地区胃癌发病率比南方地区明显为高。好发年龄在50岁以上,男女发病率之比为2:1。由于饮食结构的改变、工作压力增大以及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等原因,使得胃癌呈现年轻化倾向。胃癌可发生于胃的任何部位,其中半数以上发生于胃窦部,胃大弯、胃小弯及前后壁均可受累。绝大多数胃癌属于腺癌,早期无明显症状,或出现上腹不适、嗳气等非特异性症状,常与胃炎、胃溃疡等胃慢性疾病症状相似,易被忽略,因此,目前我国胃癌的早期诊断率仍较低。胃癌的预后与胃癌的病理分期、部位、组织类型、生物学行为以及治疗措施有关。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