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与母亲关系疏远且行为异常是心理疾病吗?
专家您好,我是患儿的母亲。患儿是三胞胎中的老二,刚出生三个多月,家里人担心晚上妈妈照顾不过来就不顾妈妈的强烈反对让宝宝跟着姥姥睡,四个多月时宝宝拒绝母乳,在家人的压力下,妈妈给宝宝断了母乳。因为宝宝一岁以前相对于老大和老三来说比较好带,当姥姥回老家的时候,爷爷或奶奶就带着宝宝,妈妈白天上班,回到家因为老大和老三都争着让妈妈抱,妈妈抱宝宝的时间很少,从一岁开始妈妈觉察出宝宝对妈妈的抗拒,有时候妈妈想抱宝宝,但宝宝搂着姥姥或奶奶的脖子不让妈妈抱,妈妈就尽量多和宝宝接触,晚上也让宝宝在妈妈卧室里睡,但因为老大和老三都习惯了跟着妈妈睡觉,所以一般宝宝让爸爸哄着睡。现在宝宝对妈妈的感情越来越淡,他甚至让刚来家里不到一个月的保姆抱着都不让妈妈抱。晚上宝宝醒来一边喊“不要妈妈”一边推妈妈。而且宝宝脾气非常倔强,他想做的事情一般不好说服他改变主意,手里拿着好吃的东西从来不让别人尝一点儿(老大和老三不是这样的),不过如果他手里的东西被哥哥或妹妹夺过去就会大哭,不知道反抗。但晚上经常做梦哭醒,嘴里喊着“不给”,“别抢”之类的话。宝宝犯了错我不能批评他,只要声音高一点,他就哭着去找爷爷奶奶,不要妈妈了。我特别着急。也很后悔当初和宝宝分开。宝宝一岁三个月才会走,比老大和老三晚了四个月,在接受其他事情的能力方面也不如另外两个快。想请问专家,宝宝的这种情况是不是属于心理疾病?我该从哪些方面注意纠正宝宝的这些行为,增进我和宝宝的感情呢?希望专家结合我们家的特殊情况给出一些宝贵的建议,谢谢!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张建国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中医科
-
宝宝的情况可能是心理方面的问题,原因包括早期母婴分离、缺乏足够母爱、家庭照顾方式多变、自身性格特点、成长发育稍缓等。 1.早期母婴分离:宝宝在关键的婴幼儿时期与母亲分开,导致安全感缺失,影响亲子关系。 2.缺乏足够母爱:母亲陪伴时间少,宝宝难以建立深厚的情感依赖。 3.家庭照顾方式多变:不同的照顾者使宝宝缺乏稳定的情感支持。 4.自身性格特点:脾气倔强可能影响其与他人的互动和情感表达。 5.成长发育稍缓:在行走和接受新事物方面落后,可能影响其自信心和情绪。 6.家庭环境影响:其他孩子的存在分散了母亲的关注,也可能让宝宝感到被忽视。 宝宝目前的情况需要家长重视,母亲应增加陪伴时间,给予充分关爱,营造稳定温暖的家庭环境,帮助宝宝建立安全感和良好的亲子关系。如果情况没有改善,建议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
2025-01-19 23:00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杨东银 医师
安都卫生院
一级
内科
-
孩子建立和妈妈的依恋是很重要的心理过程,甚至会影响孩子的人格发展。老三可能生性就比较敏感,加上回家见到哥哥姐姐,感觉上“是别人的妈妈”,孩子的安全感受到威胁。不妨让爷爷奶奶融合到一起,让她感觉妈妈、爷爷、奶奶都是自己人。通过短暂的过渡期,逐步增加“恩情”投入,重建母子的正常依恋关系。
2016-02-16 06:00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李增沛 主治医师
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五官科
-
因为多胞胎,孩子照顾不过来,宝宝这个情况是心理上没有和妈妈建立安全感情感,就是心理的妈妈是抚养者,比如姥姥或者奶奶,和妈妈缺乏情感链接。这个不能焦急,一定耐心对待孩子,多呵护,多陪伴,多磨合情感,通过接触拉近情感。e
2016-02-15 20:44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