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蔡成宽 主治医师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泌尿外科
-
成年人白天正常的排尿次数应该在4-6次,如果次数过多,就是尿频。尿频多是尿路感染、膀胱炎等引起的。可以口服抗炎抗感染的左克胶囊加上甲硝唑片及三金片治疗一下就是可以的。如果服药几天后不见好转,建议去医院检查一下。饮食上也要注意,不要吃生冷的食物,忌烟酒、及辛辣。
2018-12-29 13:57
-
-
回答6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崔立静 医师
中原油田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光明医院
一级
内科
-
您好,从您上述所描述的情况为您做一下分析您这种症状属于尿频,一般尿频是前列腺疾病的典型症状表现,建议您最好及早到当地正规医院进行前列腺液及前列腺B超的检查看看.
2016-02-14 15:24
-
-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史东岳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您的症状属于尿频的范畴,生理的尿频可能是通过喝水过多引起的.常见的病理性尿频是就尿路的感染或前列腺的炎症.除此外,精神压力大,也可以引起神经性尿频.不过,一般来说都不严重.您需要在医院进行尿常规检查,确定尿中是否有蛋白,是否有白细胞.排除尿路感染.弱存在尿路感染,需要口服7-10天抗生素.如果尿常规正常,可以服用调节神经的药物,例如谷维素,复合维生素B等药物.
2016-02-14 12:55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刘浩庆 医师
肇庆市大旺开发区医院
一级
全科
-
尿频的原因尿频是指排尿次数增多.正常成人每天日间平均排尿4~6次,夜间就寝后0~2次;婴儿昼夜排尿20~30次.如排尿次数明显增多,超过了上述范围,就是尿频.引起尿频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种:(1)尿量增加:当尿量增加时,排尿次数亦会相应增多.在生理情况下,如大量饮水,吃西瓜,喝啤酒,由于进水量增加,通过肾脏的调节和滤过作用,尿量增多,排尿次数亦增多,便出现尿频.在病理情况下,如部分糖尿病,尿崩症患者饮水多,尿量多,排尿次数也多.但均无排尿不适感觉.(2)炎症刺激:膀胱内有炎症时,神经感受阈值降低,尿意中枢处于兴奋状态,产生尿频,并且尿量减少(成人<300~500毫升/次).因此,尿频是膀胱炎的一个重要症状,尤其是急性膀胱炎,结核性膀胱炎更为明显.其它,如前列腺炎,尿道炎,肾盂肾炎,小儿慢性阴茎头包皮炎,外阴炎等都可出现尿频.在炎症刺激下,往往尿频,尿急,尿痛同时出现,被称为尿路刺激征,俗称“三尿征”.(3)非炎症刺激:如尿路结石,异物,通常以尿频为主要表现.(4)膀胱容量减少:如膀胱占位性病变,妊娠期增大的子宫压迫,结核性膀胱挛缩或较大的膀胱结石等.(5)精神神经性尿频:尿频仅见于白昼,或夜间入睡前,常属精神紧张或见于癔病患者.此时亦可伴有尿急,尿痛.1.保持外阴清洁.(1)女婴在大小便后应及时更换尿布,洗涤会阴和臀部,所用尿布必须干净清洁.l岁以后的孩子,不论男女,都应穿瞒挡裤,不要就地而坐,以免外阴和尿道感染.(2)成人应每日清洗外阴1次,勤换内裤,大便后擦拭肛门,应从前向后,避免将肛门污物带到尿道口.(3)禁用坐浴如果坐在浴盆内洗澡,污水容易浸入尿道,引起感染.因女性尿道短而宽,尿道口与阴道,肛门靠近,尤应注意.2.注意性生活卫生.泌尿系感染的发病原因,性生活卫生习惯不良较为常见,男女一方外阴或阴道,尿道的病菌极容易传给对方,也容易自身感染.因此性生活前,应清洗外生殖器.如果使用避孕工具,应将避孕工具清洗或消毒.性交前后,都应排尿一次.此外,戒除手淫,尤其是用器物手淫,防止尿道感染和损伤.3.防止尿液满留.(1)有尿意时,及时排尿,不要憋尿,每晚临睡前,排空膀肮.(2)怀孕5个月以上的妇女睡觉时以左侧,右侧卧位为宜,免得子宫压迫输尿管,引起尿流不畅.(3)积极治疗引起尿路梗阻的疾病,如泌尿系结石,肿瘤,前列腺增生,包茎,肾下垂,瘢痕狭窄,泌尿系先天性畸形等.4.清除入侵病菌.(1)积极治疗感染性疾病,如扁桃体炎,皮肤帘肿或外伤感染,胆囊炎,盆腔炎,阑尾炎,前列腺炎,龋齿感染,鼻窦炎等,要足量用药,彻底干净,防止病菌通过血行,淋巴道等进入泌尿系,同时杀灭已经侵入泌尿道的病菌.(2)多喝开水,增加尿量,使尿液不断地冲洗泌尿道,尽快排出细菌和毒素,保持泌尿道清洁.
2016-02-14 09:11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杨东银 医师
安都卫生院
一级
内科
-
一般来讲.如果尿频伴有尿急,小便疼痛,就有可能是尿路感染.如果夜尿频繁就有可能是肾虚.补肾要分阴阳.※※尿频的原因尿频是指排尿次数增多.正常成人每天日间平均排尿4~6次,夜间就寝后0~2次;婴儿昼夜排尿20~30次.如排尿次数明显增多,超过了上述范围,就是尿频.引起尿频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种:(1)尿量增加:当尿量增加时,排尿次数亦会相应增多.在生理情况下,如大量饮水,吃西瓜,喝啤酒,由于进水量增加,通过肾脏的调节和滤过作用,尿量增多,排尿次数亦增多,便出现尿频.在病理情况下,如部分糖尿病,尿崩症患者饮水多,尿量多,排尿次数也多.但均无排尿不适感觉.(2)炎症刺激:膀胱内有炎症时,神经感受阈值降低,尿意中枢处于兴奋状态,产生尿频,并且尿量减少(成人<300~500毫升/次).因此,尿频是膀胱炎的一个重要症状,尤其是急性膀胱炎,结核性膀胱炎更为明显.其它,如前列腺炎,尿道炎,肾盂肾炎,小儿慢性阴茎头包皮炎,外阴炎等都可出现尿频.在炎症刺激下,往往尿频,尿急,尿痛同时出现,被称为尿路刺激征,俗称“三尿征”.(3)非炎症刺激:如尿路结石,异物,通常以尿频为主要表现.(4)膀胱容量减少:如膀胱占位性病变,妊娠期增大的子宫压迫,结核性膀胱挛缩或较大的膀胱结石等.(5)精神神经性尿频:尿频仅见于白昼,或夜间入睡前,常属精神紧张或见于癔病患者.此时亦可伴有尿急,尿痛.※※泌尿系感染的预防1.保持外阴清洁.(1)女婴在大小便后应及时更换尿布,洗涤会阴和臀部,所用尿布必须干净清洁.l岁以后的孩子,不论男女,都应穿瞒挡裤,不要就地而坐,以免外阴和尿道感染.(2)成人应每日清洗外阴1次,勤换内裤,大便后擦拭肛门,应从前向后,避免将肛门污物带到尿道口.(3)禁用坐浴如果坐在浴盆内洗澡,污水容易浸入尿道,引起感染.因女性尿道短而宽,尿道口与阴道,肛门靠近,尤应注意.2.注意性生活卫生.泌尿系感染的发病原因,性生活卫生习惯不良较为常见,男女一方外阴或阴道,尿道的病菌极容易传给对方,也容易自身感染.因此性生活前,应清洗外生殖器.如果使用避孕工具,应将避孕工具清洗或消毒.性交前后,都应排尿一次.此外,戒除手淫,尤其是用器物手淫,防止尿道感染和损伤.3.防止尿液满留.(1)有尿意时,及时排尿,不要憋尿,每晚临睡前,排空膀肮.(2)怀孕5个月以上的妇女睡觉时以左侧,右侧卧位为宜,免得子宫压迫输尿管,引起尿流不畅.(3)积极治疗引起尿路梗阻的疾病,如泌尿系结石,肿瘤,前列腺增生,包茎,肾下垂,瘢痕狭窄,泌尿系先天性畸形等.4.清除入侵病菌.(1)积极治疗感染性疾病,如扁桃体炎,皮肤帘肿或外伤感染,胆囊炎,盆腔炎,阑尾炎,前列腺炎,龋齿感染,鼻窦炎等,要足量用药,彻底干净,防止病菌通过血行,淋巴道等进入泌尿系,同时杀灭已经侵入泌尿道的病菌.(2)多喝开水,增加尿量,使尿液不断地冲洗泌尿道,尽快排出细菌和毒素,保持泌尿道清洁.5.根治防变.(1)彻底治疗:已经发现泌尿系感染的病人,要在足够的疗程内足量用药,不可以掉以轻心.间断治疗或过早停药,就有可能迁延不愈转为慢性.一般要求,在症状完全消失,尿液检查恢复正常后,还要继续用药3—5天,停药后每星期复查1次尿液,连续3次以上末见异常方可认为基本治愈.(2)寻找慢性病因:慢性病人要查找迁延不愈的原因,看看是否存在尿路梗阻或其他感染性疾病,尤其是尿道口的感染性疾病;是否有导致机体抵抗力降低的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糖尿病,肝病,肿瘤,结核病,其他肾脏病等;是否近段时间内还在服用免疫抑制药物如强的松,昆明山海棠,青霉胺及抗肿瘤药物;是否违背医嘱用药不正规等等.然后有针对性地预防和治疗,争取早日康复.(3)长期追踪观察:慢性泌尿系感染的彻底治愈是长期的事情,应追踪观察.如在停药后6—9周内症状再现,应视为重新感染或原病复发,要再连续招药半年左右.停药后的半年里仍要每月复查尿液,有复发征象立即治疗,避免病情演化至最后,成为尿毒症等.6.动静适宜.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是预防发生泌尿系感染的重要方面.一旦感染,在发热,尿化验异常的急性期,应卧床休息.恢复期就要参加适度的体力活动,避免体质虚弱,迁延不愈.活动的方式可因人而异,但不能过疲劳.7.食药预防.(1)用车前草,蒲公关,金银花,野艾,白茅根等淡煎或浸泡,代茶常饮.(2)丝瓜子9克,焙干研末,用黄酒送服,每日1次或分2次服.(3)绿豆衣或绿豆,煮汁服(4)银花60克,加白糖120克同煎,额频饮服.或金银藤120克,水煎服.(5)小蓟草15克,马兰根15克,水煎服.※※补肾分阴阳肾虚的治疗,在中医上主要分为肾阴虚的治疗,肾阳虚的治疗以及阴阳两虚的治疗.肾虚的治疗,主要可分为几种,即药物治疗,运动方法治疗,以及食疗.三者各有优缺点.但总的来说,无论哪种方法都要对肾虚进行辩证,也就是分明白阴虚,阳虚,还是阴阳两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的治疗.※※肾阴虚代表方肾阴虚就是在症状上主要表现为五心烦热,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两颧潮红,口干舌燥,盗汗遗精,舌红少苔等阴虚内热的症状,这个时候最适合服用我们所熟悉的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配伍精妙科学,熟地黄,山药,山茱萸为三味补药,专补肝脾肾三脏,以补肾为主;泽泻,丹皮,茯苓为三味泻药,而“泻”的含义并非是通泻大便,它是指防止补药滋补太过,去除滋补药滞碍脾胃的特性.同时,也有专家指出,“三泻”也具有泻去三脏“浊气”,使三补能够更好发挥滋补疗效的作用.六味药三补三泄,补中有泄,药性平和,为滋阴补肾经典方剂.而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长期服用六味地黄丸在增强免疫力,增强体质及抗衰老方面也有着积极的意义.※※肾阴虚食疗方○○海参粥:水发海参(切碎)50克,粳米100克,同煮成粥,加少许葱姜食盐调味.有补肾益精,滋阴补血的作用,适用于肾虚阴亏所致的体质虚弱,腰膝酸软,失眠盗汗等.※※肾阳虚代表方肾阳虚则在症状上多表现为腰膝冷痛酸软,肢冷畏寒,尤其腰以下发凉,平时总比别人多穿两件衣服,夜尿频多,精神疲惫,阳痿,水肿,小便清长,失禁或不利,舌质淡等阳虚内寒的症状.有这些情况就要选用专门用来治疗肾阳虚的桂附地黄丸(金匮肾气丸),它出自医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是温补肾阳的经典方剂.怕冷是肾阳虚的典型症状,因此,怕冷时可不要吃六味地黄丸,应该选用桂附地黄丸.※※肾阳虚食疗方鹿角胶粥:鹿角胶6克,粳米100克,将粳米煮成粥后,将鹿角胶打碎放入热粥中溶解,加白糖适量.有补肾阳,益精血的作用,适用于肾阳不足,精血虚损所致的形体羸瘦,腰膝酸软,疼痛,遗精阳痿等.
2016-02-13 22:22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吴志全 主治医师
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平安医院
二级甲等
儿科
-
尿频是指排尿次数增多.正常成人每天日间平均排尿4~6次,夜间就寝后0~2次;婴儿昼夜排尿20~30次.如排尿次数明显增多,超过了上述范围,就是尿频.引起尿频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种:(1)尿量增加:当尿量增加时,排尿次数亦会相应增多.在生理情况下,如大量饮水,吃西瓜,喝啤酒,由于进水量增加,通过肾脏的调节和滤过作用,尿量增多,排尿次数亦增多,便出现尿频.在病理情况下,如部分糖尿病,尿崩症患者饮水多,尿量多,排尿次数也多.但均无排尿不适感觉.(2)炎症刺激:膀胱内有炎症时,神经感受阈值降低,尿意中枢处于兴奋状态,产生尿频,并且尿量减少(成人<300~500毫升/次).因此,尿频是膀胱炎的一个重要症状,尤其是急性膀胱炎,结核性膀胱炎更为明显.其它,如前列腺炎,尿道炎,肾盂肾炎,小儿慢性阴茎头包皮炎,外阴炎等都可出现尿频.在炎症刺激下,往往尿频,尿急,尿痛同时出现,被称为尿路刺激征,俗称“三尿症”.(3)非炎症刺激:如尿路结石,异物,通常以尿频为主要表现.(4)膀胱容量减少:如膀胱占位性病变,妊娠期增大的子宫压迫,结核性膀胱挛缩或较大的膀胱结石等.(5)精神神经性尿频:尿频仅见于白昼,或夜间入睡前,常属精神紧张或见于癔病患者.此时亦可伴有尿急,尿痛.建议你换一家医院再作一次全面的尿检和血检,排除一下泌尿系统炎症的可能性.你的情况最好去医院仔细检查一下,祝福你早日康复,全家健康.
2016-02-13 18:36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