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沙卫红 主任医师
广东省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
伏龙肝是一味中药,具有温中止血、止呕、止泻等作用。常用于治疗虚寒失血、呕吐、泄泻等病症。 1. 温中止血:伏龙肝性温,能温暖中焦脾胃,对于脾胃虚寒导致的出血症状,如吐血、便血等有一定的止血作用。 2. 止呕:可缓解因脾胃虚寒或胃失和降引起的呕吐。 3. 止泻:能改善脾胃虚寒所致的腹泻。 4. 健脾暖胃:增强脾胃的功能,促进消化。 5. 安胎:对于孕妇因虚寒引起的胎动不安有一定的调理作用。 伏龙肝在中医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价值,但使用时需遵循中医理论,由专业医生根据具体病情进行辨证论治,合理用药。
2025-03-27 20:22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吴志全 主治医师
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平安医院
二级甲等
儿科
-
伏龙肝温中和胃,止吐,止血,止泻。用于妊娠恶阻,胃寒呕吐,腹泻,便血,吐血,血崩,赤白带下,尿血,鼻衄,胎盘滞留,直肠出血。
2016-01-26 01:38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申兰阔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伏龙肝为久经草或木柴熏烧的灶心土。为不规则的团块,大小不一。全体红褐色,表面有削砍的刀痕。质较硬,断面色稍深,常有蜂窝状小孔。具烟熏气。味淡。辛,微温。
2016-01-26 01:17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谷魁广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和胃止呕:本品辛散温补,入脾、胃经,脾胃居中焦,相互为表里,脾主升,胃主降,升则使水谷精微得以输布,降可使水谷及其糟粕才得以下行,《临证指南医案》说:“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若因过食生冷,用药过寒,以及久病失养,或肾阳不足,脾失温煦所致,中阳不振,脾胃不足,升降失调,而出现的饮食不节则易呕吐,或劳倦困惫后,作眩晕呕吐;或妊娠之后,冲脉气盛,以及脾胃虚寒,孕后胞门闭塞,脏气内阻等,均可导致胃失和降,浊阴不降,而致呕吐之证。本品温补脾阳,和胃降逆,对于脾胃虚寒,妊娠恶阻之呕吐之症,实为佳品。
2016-01-25 20:30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张俊相 住院医师
威县妇女儿童医院
二级甲等
外科
-
温中止血:伏龙肝性温,入脾经,可以温脾阳,而散虚寒。脾居中焦,主统血,具有统摄血液在经脉之中流行,防止逸出脉外的功能,五脏六腑之血,全依靠脾的统摄作用,《难经・四十二难》说:“脾裹血,温五脏。”若患病日久,素体虚弱,内伤脾阳,或由暴伐脾阳,使脾阳不足,阳虚而生寒,呈虚寒之证,脾不摄血,血液溢出,而出现吐血、衄血、尿血、大便下血,以及崩漏带下,并兼见畏寒肢冷,面色不华,唇舌淡白,脉细弱等证。《血证论。便血》云:“此症系中宫不守,血无所摄而下也。”而本品湿脾阳,散虚寒,脾阳得温,其统摄之权可复,诸血可止,为温中止血之良药。《名医别录》说:“伏龙肝味辛,微温。主治妇人崩中,吐下血,止咳逆,止血”,医圣仲景以本药为君,制以黄土汤,治“下血,先便后血”,意在用伏龙肝之温脾阳之功,治脾阳不足之虚寒出血之证,使脾有所摄,血有所留。故伏龙肝对于四肢不温,血色黯淡,便血者为先便后血等为特点的中焦脾阳不足的虚寒之证出血,用之皆有效,温补脾阳而止血。
2016-01-25 20:24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