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检查结果如上,如何诊治
核磁共振检查结果是大脑脑萎缩、双侧脑室堂少许白质脱髓鞘改变、双侧机理结起、双侧额顶裂、白质内散带单边状,稍P2型号、无占位及水肿征象,考虑缺血罩和小哽塞,空蝶鞍随体上缘受压变薄,右侧筛窦,少许黏膜增厚,鼻中隔向左侧偏去。补充问题1:(2009-10-1710:32:39)这种病在哪家医院,找谁啊
-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彭福华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
核磁共振检查结果显示大脑存在脑萎缩、白质脱髓鞘改变、缺血灶和小梗塞、空蝶鞍、筛窦炎症、鼻中隔偏曲等多种情况。这些问题的产生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年龄增长、基础疾病、不良生活习惯、遗传因素、感染等。 1.年龄增长: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体各器官包括大脑会逐渐老化,可能导致脑萎缩等问题。 2.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会影响血管健康,引发脑部缺血和梗塞。 3.不良生活习惯:长期吸烟、酗酒、缺乏运动、高盐高脂饮食等,增加脑血管疾病风险。 4.遗传因素:某些遗传基因可能使人更容易出现上述脑部病变。 5.感染:如病毒感染可能引起脑部炎症,影响神经功能。 6.其他:长期精神紧张、压力过大等也可能对大脑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对于这种复杂的检查结果,建议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综合评估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和康复方案,以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2025-03-24 22:26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吴志全 主治医师
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平安医院
二级甲等
儿科
-
根据发病原因,可把震颤麻痹症状分为两类,一类叫做原发性震颤麻痹,即找不到明确的原因或者发病原因可能跟遗传有关系,我们将它叫做帕金森氏病或帕金森病.另一类叫做继发性震颤麻痹,即因某种脑炎,中毒,脑血管病,颅脑损伤,脑肿瘤,等引起,我们又把它叫做帕金森氏综合征或帕金森综合征,震颤麻痹综合征. (1)临床表现:大部分帕金森氏病患者在60岁后发病,偶有20多岁发病者.起病多较隐袭,呈缓慢发展,逐渐加重.主要表现为:震颤(常为首发症状),肌强直,运动迟缓,姿势步态异常,口,咽,腭肌运动障碍. (2)辅助检查: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可检测到脑脊液和尿中HVA(高香草酸)含量降低.颅脑CT可有脑沟增宽,脑室扩大. (3)排除脑炎,脑血管病,中毒,外伤等引发的帕金森氏综合征,并与癔症性,紧张性,老年性震颤相鉴别.
2016-01-22 10:32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王海龙 医师
邢台市威县第二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内科
-
你好,这症状的话,考虑是轻微脑梗引起的,要及时查明才能得到医生的最佳治疗方案,不盲目吃药,会吃坏身子的,多休息.注意饮食规律.期间多补充蔬菜水果.祝好!
2016-01-22 03:47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任立存 主治医师
重庆渝都生殖医院
其他
内科
-
该病起病缓慢,呈进行性加重,表现有: (1)姿势与步态面容呆板,形若假面具;头部前倾,躯干向前倾屈曲,肘关节,膝关节微屈;走路步距小,初行缓慢,越走越快,呈慌张步态,两上肢不作前后摆动. (2)震颤多见于头部和四肢,以手部最明显,手指表现为粗大的节律性震颤(呈搓丸样运动).震颤早期常在静止时出现,作随意运动和睡眠中消失,情绪激动时加重,晚期震颤可呈持续性. (3)肌肉僵硬伸肌,屈肌张力均增高,被动运动时有齿轮样或铅管样阻力感,分别称为齿轮样强直或铅管样强直. (4)运动障碍与肌肉僵硬有关,如发音肌僵硬引起发音困难,手指肌僵硬使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如生活起居,洗漱,进食等都感困难). (5)其他易激动,偶有阵发性冲动行为;出汗,唾液,皮脂腺液等分泌增多;脑脊液,尿中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降低.帕金森氏病的诊断标准 (1)临床表现:大部分帕金森氏病患者在60岁后发病,偶有20多岁发病者.起病多较隐袭,呈缓慢发展,逐渐加重.主要表现为:震颤(常为首发症状),肌强直,运动迟缓,姿势步态异常,口,咽,腭肌运动障碍. (2)辅助检查: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可检测到脑脊液和尿中HVA(高香草酸)含量降低.颅脑CT可有脑沟增宽,脑室扩大. (3)排除脑炎,脑血管病,中毒,外伤等引发的帕金森氏综合征,并与癔症性,紧张性,老年性震颤相鉴别.帕金森病多见于老年人,同时合并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消化功能多有减退胃肠蠕动乏力,痉挛,容易出现便秘及皮肤油脂分泌过多等.应结合病人情况,饮食喜好,注意食品的配比结构,副食,荤素以及花色品种的搭配.多食富含纤维素和易消化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多饮水,多食含酪胺酸的食物如瓜子,杏仁,芝麻,脱脂牛奶等可促进脑内多巴胺的合成,适当控制脂肪的摄入. (2)蛋白质饮食不可过量,盲目地给予过高蛋白质饮食可降低左旋多巴的疗效,因为蛋白质消化中产生的大量中性氨基酸,可与左旋多巴竞争入脑而影响其疗效.因此在膳食中适当给予蛋,奶,鱼,肉等食品,保证蛋白质的供应,每日需要量为0.8-1.2g/kg体重.如有发热,褥疮等情况应增加蛋白质的供给量. (3)对咀嚼,吞咽功能障碍者,进食时以坐位为宜,应选择易咀嚼,易吞咽,高营养,高纤维素的食物.进餐前回想吞咽步骤.进餐时让其将口腔多余的唾液咽下,咀嚼时用舌头四处移动食物,一次进食要少,并缓慢进食,进餐后喝水,将残存食物咽下,防止吸入性肺炎. (4)对于伴有糖尿病的患者,应给予糖尿病饮食;伴有冠心病及高血压的病人,以高糖,高维生素,适量蛋白质饮食为宜,限制动物脂肪和食盐的摄入. 营养对于帕金森病患者的健康状况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饮食治疗是帕金森氏病的辅助治疗方法之一,目的在于维持患者较佳的营养和身体状况,并通过调整饮食,使药物治疗达到更好的效果.帕金森病患者饮食与普通人的有许多相同的基本原则,但还需要根据自身病情对饮食作适当调整.
2016-01-21 21:51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李希弘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该病起病缓慢,呈进行性加重,表现有: (1)姿势与步态面容呆板,形若假面具;头部前倾,躯干向前倾屈曲,肘关节,膝关节微屈;走路步距小,初行缓慢,越走越快,呈慌张步态,两上肢不作前后摆动. (2)震颤多见于头部和四肢,以手部最明显,手指表现为粗大的节律性震颤(呈搓丸样运动).震颤早期常在静止时出现,作随意运动和睡眠中消失,情绪激动时加重,晚期震颤可呈持续性. (3)肌肉僵硬伸肌,屈肌张力均增高,被动运动时有齿轮样或铅管样阻力感,分别称为齿轮样强直或铅管样强直. (4)运动障碍与肌肉僵硬有关,如发音肌僵硬引起发音困难,手指肌僵硬使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如生活起居,洗漱,进食等都感困难). (5)其他易激动,偶有阵发性冲动行为;出汗,唾液,皮脂腺液等分泌增多;脑脊液,尿中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降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可检测到脑脊液和尿中HVA(高香草酸)含量降低.颅脑CT可有脑沟增宽,脑室扩大.
2016-01-21 14:22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