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岁黄色瘤多年未愈且加重,该如何治疗?
在我7岁的时候家人发现我身上的黄色斑点慢慢变多了.带我到很多医院看过了.都没什么医生说知道的,慢慢的.到了14岁这样.有个医生说是黄色瘤.说血脂高.开了降血脂的药.是西药的现在不记得了.吃了半年没有效果.还是继续的长.现在又过了几年了.长得更加厉害了.我不知道怎么办了.我妈妈说.如果有医院能治得好就带我去.但是我不知道去那里找医院啊.我又没出过什么门,因为没有什么医院说能治.我已经几年没去看过了.也没吃什么药.也不知道应该吃什么药.现在到了冬天吃的东西多了.常得也快了~快要长到脸上了,很怕.我才18岁啊.我不希望以后遮遮掩掩的出门.我到底怎么办呢?
-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杨兵全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三级甲等
内分泌科
-
黄色瘤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通常与血脂异常等因素有关。治疗方法包括调整生活方式、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1. 疾病原理:黄色瘤的形成多因脂质代谢障碍,导致胆固醇等脂质在皮肤组织中沉积。血脂异常、遗传因素、某些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都可能引发。 2. 检查诊断:通过血脂检测、病理活检等明确诊断,并排除其他类似疾病。 3. 生活调整:保持健康饮食,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摄入,增加运动量,控制体重。 4. 药物治疗:可使用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贝特类药物如非诺贝特等,以调节血脂。 5. 物理治疗:对于较大或影响美观的黄色瘤,可考虑激光、冷冻等物理方法去除。 6. 定期复查:监测血脂水平和黄色瘤的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黄色瘤的治疗需要耐心和坚持,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同时注意生活方式的改善,以提高治疗效果。
2025-03-25 04:54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赵蕾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一种少见的脂类代谢性疾病.由于含有脂类的细胞在真皮或皮下组织内聚集,常在皮肤表面形成黄色的瘤状损害,故名.该病的皮疹形态和分布多种多样.主要有结节性,扁平性,发疹性及腱性4种类型.该病可以合并血脂代谢异常.有的病例有家族性,有的有系统性病变,如脂类沉积于心血管可产生动脉硬化和小血管的栓塞.有的还可合并或继发于其他疾病,如糖尿病,肝病,肾病等.当发现皮肤黄色瘤时,首先应确定其为单纯的皮肤型,还是高脂蛋白血症的皮肤表现.仅有皮肤损害而不侵犯内脏的病例,一般预后良好.常见黄色瘤主要有以下几种:①睑黄色瘤.皮肤损害为限局性柔软的小斑块,直径0.5~1厘米左右,境界清楚,稍高出于皮肤表面,对称分布于上眼睑内眦部,有时上下眼睑均可发病.多见于中年妇女.40岁以后发病者一般血脂蛋白正常.40岁以前发病且有家族史者,常伴有血胆固醇增高和早期动脉粥样硬化.②结节性黄色瘤.皮损为黄色或橘红色的丘疹和结节,分布于4肢伸侧关节处和易受压迫与摩擦的部位,如肘膝,髋,手足背,手掌等.粘膜也可受累,血脂蛋白增高,有时伴发胆汁性肝硬变,皮肤粘液水肿.③腱黄色瘤.附着在肌腱,韧带,筋膜,直径0.5~2.5厘米,质硬,好发于跟腱,手足背肌腱上,可随肌腱而活动,常有家族史.血清中脂蛋白增高,可导致心血管和肝胆的脂质沉积,而引起相应的系统性表现.④播散性黄色瘤.少见.⑤幼年性黄色肉芽肿.一种良性,自限性黄棕色丘疹或结节.常于出生后或生后一年内出现,多发性,12~18个月内自然消退.少数可以发生于眼,肺,心包,脑膜,肝,脾等处.治疗应首先查找类脂代谢障碍的原因,如饮食,遗传,糖尿病等,针对病因予以矫治.体重过高者应降低体重,调节膳食,进低脂肪,低热能,低胆固醇饮食,并应用降血脂药物.当血浆脂类降至正常时,几周内皮疹可以消退.大的结节可由外科切除,皮下损害可以电灼.
2016-01-21 21:59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孔书雪 医师
河北省邢台市威县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内科
-
朋友你好,根据你的提问,一般需要手术治疗
2016-01-21 17:38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李增沛 主治医师
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五官科
-
治疗应首先查找类脂代谢障碍的原因,如饮食、遗传、糖尿病等,针对病因予以矫治。体重过高者应降低体重,调节膳食,进低脂肪、低热能、低胆固醇饮食,并应用降血脂药物。当血浆脂类降至正常时,几周内皮疹可以消退。大的结节可由外科切除,皮下损害可以电灼。
2016-01-21 06:29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李华卿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中医科
-
你好,请问是什么黄色瘤?常见黄色瘤主要有以下几种:①睑黄色瘤.皮肤损害为限局性柔软的小斑块,直径0.5~1厘米左右,境界清楚,稍高出于皮肤表面,对称分布于上眼睑内眦部,有时上下眼睑均可发病.多见于中年妇女.40岁以后发病者一般血脂蛋白正常.40岁以前发病且有家族史者,常伴有血胆固醇增高和早期动脉粥样硬化.②结节性黄色瘤.皮损为黄色或橘红色的丘疹和结节,分布于四肢伸侧关节处和易受压迫与摩擦的部位,如肘膝,髋,手足背,手掌等.粘膜也可受累,血脂蛋白增高,有时伴发胆汁性肝硬变,皮肤粘液水肿.③腱黄色瘤.附着在肌腱,韧带,筋膜,直径0.5~2.5厘米,质硬,好发于跟腱,手足背肌腱上,可随肌腱而活动,常有家族史.血清中脂蛋白增高,可导致心血管和肝胆的脂质沉积,而引起相应的系统性表现.④播散性黄色瘤.少见.⑤幼年性黄色肉芽肿.一种良性,自限性黄棕色丘疹或结节.常于出生后或生后一年内出现,多发性,12~18个月内自然消退.少数可以发生于眼,肺,心包,脑膜,肝,脾等处.治疗应首先查找类脂代谢障碍的原因,如饮食,遗传,糖尿病等,针对病因予以矫治.体重过高者应降低体重,调节膳食,进低脂肪,低热能,低胆固醇饮食,并应用降血脂药物.当血浆脂类降至正常时,几周内皮疹可以消退.大的结节可由外科切除,皮下损害可以电灼.
2016-01-21 03:46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