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王小亚 副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级甲等
耳鼻咽喉科
-
声带麻痹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病因、病情严重程度、患者自身情况等。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嗓音训练、手术治疗、中医治疗以及生活方式调整等。 1. 药物治疗:使用神经营养药物如甲钴胺、维生素 B1 等,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减轻声带水肿和炎症。 2. 嗓音训练:通过专业的嗓音训练,帮助患者改善发声技巧,提高声音质量。 3.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声带麻痹,可能需要进行喉返神经修复术、声带注射术等手术来改善声带功能。 4. 中医治疗:包括针灸、中药调理等,以疏通经络、调节气血。 5. 生活方式调整:避免过度用嗓,保持喉部湿润,戒烟戒酒,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总之,声带麻痹的治疗需要根据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患者应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促进康复。
2025-03-19 02:10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尹君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你好,声带麻痹容易引起声音嘶哑,发音不正等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要是非完全性的单侧麻痹的话可以暂时不考虑进行手术治疗,要是完全性的麻痹的话,个人建议可以考虑外科手术治疗。
2016-01-15 18:49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贺涛 主治医师
河北省邢台市威县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内科
-
声带麻痹症”。此病属慢性疾病,坚持服药会慢慢好转。现建议几点如下:1、中医认为此病与肺脏有关。久病转成肺脏气阴受损。拟方供参服:党参15克、当归10克、茯苓12克、麦冬10克、乌枚10克、(烊化)阿胶10克、蝉衣5克、人乳或牛乳少许、梨汁、蜂蜜适量。2、草珊瑚含片含服或六神丸含服。3、平日多进食含维生素C的鲜水果和新鲜蔬菜。4、每日少许西洋参泡水代茶饮。中医对本病的辨证施治要点为:(1)肺经蕴热证:声音不扬或嘶哑,声带息肉或声带色红或淡红,光亮质软,喉干灼热,咳嗽气热,咯痰黄粘;口干口渴,舌尖红苔薄黄,脉实。治宜清肺泄热,散结消息。方用黄芩汤合发声散加减:黄芩15g,桑白皮40g,连翘15g,栀子12g,赤芍9g,玄参15g,全瓜蒌30g,僵蚕9g,诃子9g,荸荠15g。(2)痰湿结滞:声音沉闷不扬,甚或嘶哑。检查:声带息肉或声带色白或灰白,水肿,声带增厚,息肉根基广泛,喉间闷胀不爽,咯痰白粘量多;舌苔白腻,脉滑。治宜燥湿化痰、散结消息。方用导痰汤加减。胆南星9g,制半夏12g,石菖蒲15g,茯苓30g,陈皮15g,泽泻12g,海浮石20g,白术20g,生薏苡仁30g,僵蚕9g,桔梗9g,白芥子15g,穿山甲10g,白蔻仁20g。(3)肺脾气虚证:声音嘶哑,缠绵不愈,声带色白或淡白或息肉术后反复再发,或术后音哑不复,倦怠乏力,少气懒言;舌淡胖,脉缓弱或细。治宜健脾益肺,化湿散结。方用补中益气汤合二陈汤合发声散:党参30g,白术20g,茯苓20g,苍术15g,生薏苡仁30g,陈皮15g,制半夏12g,诃子9g,全瓜蒌20g,僵蚕9g,生牡蛎24g,浙贝母15g,桔梗6g,甘草3g。以上则是我搜寻的全部内容,祝你早日康复
2016-01-15 17:06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孔书雪 医师
河北省邢台市威县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内科
-
声带麻痹应针对其发病原因进行治疗。单侧非完全性麻痹,发音呼吸无明显障碍,常不须治疗;单侧完全性麻痹,如长时间仍不能代偿,而病人要求改善发音时,可在声带粘膜下注射特氟隆(,可容性胶原纤维或脂肪等使声带变宽,向中线靠拢。双侧外展麻痹,如有呼吸困难,应行气管切开,以后再行手术矫正。
2016-01-15 13:31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刘保福 主治医师
威县常屯卫生院
一级甲等
妇产科
-
你的问题,考虑是慢性咽喉炎,引起的声带麻痹、声音沙哑。我建议你吃滋阴清肺汤加减治疗:滋阴清肺。玄参、麦冬、生地、牡丹皮、薄荷、甘草、白芍、川贝母、山豆根、胖大海、藏青果、玉蝴蝶、黄芩。你找中医,就用这些加减治疗。忌口:鱼虾、黄豆制品、小米。最好同时配合针刺治疗,好得快。
2016-01-15 08:32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声带麻痹? 声带麻痹是指喉肌的运动神经损害引起的声带运动障碍,又称喉麻痹或声带瘫痪。声带麻痹可因脑部疾病,如脑肿瘤、脑卒中、脱髓鞘疾病或支配喉肌的神经损伤所致。神经可被肿瘤、外伤、病毒感染、神经中毒如铅、白喉毒素等损伤麻痹。本病又分为中枢性麻痹和周围性麻痹两类,以后者居多,主要为喉返神经受损所致,属中医喉喑范畴。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