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陈涛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级甲等
肝胆外科
-
胆囊息肉在中医范畴中,治疗方法多样,包括中药调理、针灸、食疗、情志调节及推拿等。 1.中药调理: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选用具有疏肝利胆、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等功效的中药,如柴胡、郁金、鸡内金、丹参、鳖甲等。 2.针灸:通过针刺胆俞、日月、阳陵泉等穴位,调节气血、疏通经络,促进胆囊功能的恢复。 3.食疗:建议多食用一些利胆的食物,如玉米须、蒲公英等煮水饮用。 4.情志调节: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肝气郁结,因为不良情绪可能影响肝胆的正常功能。 5.推拿:在专业医师的操作下,对腹部及相关穴位进行推拿按摩,有助于改善胆囊局部的气血循环。 中医治疗胆囊息肉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并根据个体差异进行调整。患者应在正规医疗机构,由专业中医医师进行诊断和治疗。
2025-03-10 18:47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李增沛 主治医师
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五官科
-
胆囊息肉是一种多发病,分为单发性胆囊息肉和多发性胆囊息肉两种,得了此病,一般需要手术治疗.对于单发性胆囊息肉来说,如果息肉较小,手术切除后可能仅为胆固醇结晶.但假如确诊为多发性胆囊息肉
2016-01-09 12:28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赵蕾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病情分析:中医认为,胆囊息肉的形成原因有二:一是由于肝郁气滞,疏泄失常,气血运行不畅,久郁成瘀而致;二是因肠胃积滞,运化失常,水湿内停,蕴而化热,上蒸肝胆,使肝失疏泄,久郁成瘀而致.肝胆经络循行两胁,肝失疏泄,气滞不行故两胁胀痛;木郁克土使脾胃气滞故脘腹胀满或疼痛;湿热内蕴,肝胆气逆故见口苦咽干,烧心.舌苔黄腻乃肝脾湿热上蒸所致.本病的治疗原则应以疏肝利胆,清热泻火,健脾祛湿为主.双花连胆汤方中金银花,野菊花,黄连,龙胆草清热泻火;柴胡,制香附,青皮疏肝利胆;厚朴,前胡,白芍,甘草理气行滞,解痉止痛;茯苓,茵陈清热利湿.诸药合用,共奏清热泻火,疏肝利胆,健脾祛湿之功效.
2016-01-09 03:55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王庆松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治疗彻底,息肉本事是属于囊肿体质,中医治疗通过辨证施治,从根本上活血化瘀,软坚散结,解毒化腐,改变囊肿体质的目的,而且一般不会因为治疗本身的原因而影响患者的身体状况。
2016-01-09 02:31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李强 医师
潍坊市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普内科
-
你好,上述情况可以服用消炎利胆片
2016-01-09 01:57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往往在体检或其他目的的检查中发现或因其他疾病切除胆囊后发现,分为炎性息肉和胆固醇性息肉,多数无临床表现,如息肉较大,可出现右胁隐痛,或牵及右肩背,可伴有消化不良等类似慢性胆囊炎的临床表现。本病偶可发生息肉样原位癌。胆囊息肉的发病以中青年为主,30-50岁的人群占了总病人数的57.8%。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