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有何症状及治疗方法?
岁主要症状:贫血身体无力脾大发病时间:10年化验检查结果: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以前没有查出病因近期在263医院查处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只是吃些补血的药物没有显著疗效.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龚峻梅 副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
三级甲等
血液肿瘤科/血液病科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是一组异质性髓系克隆性疾病,其症状多样,治疗方法也因病情而异。常见症状包括贫血、乏力、脾大等,治疗包括支持治疗、药物治疗、免疫调节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 1.症状表现: 贫血:患者常出现面色苍白、头晕、乏力等。 出血: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 感染:发热、咳嗽、咳痰等。 脾大:左上腹可触及肿块,伴有腹胀等不适。 其他:部分患者可能有体重下降、盗汗等。 2.治疗方法: 支持治疗:输血改善贫血,抗感染治疗,使用促造血药物如促红细胞生成素等。 药物治疗:去甲基化药物如地西他滨,免疫调节剂如来那度胺等。 免疫调节治疗: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等。 造血干细胞移植:对于合适的患者,是可能治愈的方法。 联合治疗:根据患者情况,可能采用多种方法联合治疗。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需要综合评估患者的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定期复查,改善生活方式,以提高生活质量和预后。
2025-03-05 13:57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plasitc syndrome,MDS)是一种起源于造血干/祖细胞克隆性疾病,临床表现以贫血为主,可兼有感染或出血,骨髓内细胞增生,常同时或先后出现红细胞、粒细胞和巨核细胞发育异常、骨髓病态造血,导致进行性、难治性外周血红细胞、粒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具有向白血病转化的倾向。MDS多数起病隐袭,发病率各家报告不一,高低悬殊。国内外统计发病率为2.5/10万~12/10万,有上升趋势,平均发病年龄为60~75岁,50岁以上的病例占50%~70%,小儿较少见,约3%~17%儿童AL先有MDS,男女之比为2:1,30%~60%MDS转化为白血病。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