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一个月发现先天性斜颈能医治吗?如何治?
我家宝宝在一个月的时候发现有刭处有一小包,经诊断说是先天性斜颈,请问这种病情可以医治吗?需要怎么医治?补充问题1:(2011-06-1213:17:14)如果动手术的话,最佳时间是什么时候.术后会全愈吗?有没有什么术后后遗症.
-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范新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三级甲等
普通外科
-
先天性斜颈是一种常见的小儿颈部畸形,多因胸锁乳突肌异常等所致。可通过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改善。治疗方法包括按摩、牵拉、支具固定、手术等。能否痊愈及有无后遗症取决于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时机等。 1. 病因:先天性斜颈的病因主要有产伤、胎位不正、遗传等。 2. 症状:表现为头向患侧倾斜,颜面旋向健侧,颈部活动受限。 3. 诊断:通过体格检查、超声等可明确诊断。 4. 保守治疗:早期可进行局部按摩、热敷、手法牵拉,佩戴矫正支具。 5. 手术治疗:保守治疗无效时考虑手术,一般 1 岁后进行。手术风险较低,多数患儿术后恢复良好,但也可能存在伤口感染、肌肉粘连等风险。 先天性斜颈发现后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多数患儿经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2025-03-05 15:58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吴志全 主治医师
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平安医院
二级甲等
儿科
-
你好,斜颈是指以头向患侧斜,前倾及面部变形为特点.少数为脊柱畸形引起的骨性斜颈,视力障碍的代偿姿势性及颈部肌麻痹导致的神经性斜颈外,一般指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造成的肌性斜颈.多数学者认为,斜颈与损伤有关,如臀位产和胎位不正,颈部胸锁乳突肌受压,血管受压缺血,患侧胸锁乳突肌的动脉管腔均栓塞不通,而致肌肉发育不良,或肌肉出现水肿,炎症使肌细胞退化,产生纤维变性,最终为结缔组织所代替,而造成挛缩.斜颈患儿常并发畸形足,髋关节脱位等,故有先天性因素说法.斜颈如不及时治疗,随年岁增长,则畸形更明显. 对斜颈患儿,在出生后两周即可开始被动牵拉矫正,即将患儿的头倾向健侧使健侧耳垂向肩部靠近,进行与畸形相反的方向运动.手法要轻柔,对肿物同时进行按摩,每次牵拉15—20次,一日4-6次.在日常生活中喂奶,睡眠的枕垫以及用玩具吸引病儿注意力,都可纠正姿态,有条件的可作理疗. 一岁以上的病儿则需手术治疗,切断挛缩的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和锁骨头,同时切断该肌肉的下1/2管.术后仍要继续矫正及保持头颈部正常姿势,方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2016-01-06 10:07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谷魁广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你好小儿斜颈又称“歪脖”,发病原因目前还不十分清楚.属先天性的原因有肌性斜颈和脊椎发育畸形.后天性的原因有冷风侵袭,感染和创伤导致的急性斜颈,由于眼睛斜视导致的眼性斜颈,还有一种痉挛性斜颈.最常见的是先天性肌性斜颈.先天性肌性斜颈大多是因为出生时,婴儿的颈部肌肉受到损伤所致,非正常分娩的如臀位产,剖腹产等小儿发病率较高.这种损伤多出现在胎位不正和产钳牵拉的情况下.颈部的肌肉受到牵拉损伤,出现血肿,最后血肿纤维化,使肌肉挛缩变短.这种损伤多是一侧,这样就使颈部两侧肉长度不等,力量不均,导致患儿的脖子偏向肌肉短缩一侧.这种小儿在出生后一个月内,可发现一侧颈部长有实性的,软骨样的圆形包块.头偏于有包块的一侧,下巴指向对侧,头部的活动稍受限制.颈部的包块可逐渐缩小至消退.但在这一侧颈部仍可摸到较硬的条索样物,头部的偏斜更加显著.由于幼儿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时期,各个器官都在不停地生长变化,这种偏斜的情况如果持续3~4周以上,就可导致面部发育不平衡.具体可表现为偏斜侧的面部和颅骨均比对侧小,两侧的眼睛不在同一水平线上,即偏斜侧低,对侧高,鼻口均有不同程度的偏斜.而且随着小儿年龄的增长,这种面部不对称情况将日益严重,终至不可挽回.如果能在2岁以前纠正斜颈,还不致于发生明显的面部偏斜畸形,面部五官偏斜可随着发育逐步纠正.年龄较大的斜颈病儿,即使做了手术,但面部偏斜畸形也难以矫正.这不仅影响病儿的外貌,而且影响其将来职业和生活的选择.另外,这种病儿容易受到同伴的取笑,产生孤独,自卑心理,将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因此,小儿斜颈一定要早治.2岁以内的斜颈病儿,可采取中医推拿和按摩的方法矫治.若半年内不见疗效,应及早手术.2岁以上的病儿均需手术治疗.
2016-01-06 02:32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王庆松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斜颈俗称“歪脖子”,是宝宝颇为常见的外科疾病.此症通常发生在幼儿,有四个症状:(1)头倾向一侧,下巴朝对侧肩膀;(2)颈部出现硬块;(3)脸部左右大小不对称;(4)颈部活动受限制.这些症状可能一出生就有,也可能在后来才慢慢出现,有些症状也可能不经治疗而自己消失.造成斜颈的原因很多,像肌肉,骨胳,神经等的异常都会使颈部歪到一侧.不过,在儿童最常见的斜颈原因颈部最大的肌肉“胸锁乳突肌”发生纤维化所致.“胸锁乳突肌”位于颈部的两侧,当一侧的肌肉发生纤维化,这一侧的肌肉即变硬,变短,会使头部往该侧歪斜,而下巴则斜向另一侧.脸部及头部的对称性是很重要的指针,越不对称表示斜颈的影响越大,越需要积极,及早的治疗.6个月是治疗的关键时刻,因为6个月后头脸的不对称就不容易恢复,足以影响一辈子的美观.建议您带孩子去医院就诊,对症治疗.
2016-01-06 00:05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尹君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斜颈是指以头向患侧斜,前倾及面部变形为特点.少数为脊柱畸形引起的骨性斜颈,视力障碍的代偿姿势性及颈部肌麻痹导致的神经性斜颈外,一般指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造成的肌性斜颈.多数学者认为,斜颈与损伤有关,如臀位产和胎位不正,颈部胸锁乳突肌受压,血管受压缺血,患侧胸锁乳突肌的动脉管腔均栓塞不通,而致肌肉发育不良,或肌肉出现水肿,炎症使肌细胞退化,产生纤维变性,最终为结缔组织所代替,而造成挛缩.斜颈患儿常并发畸形足,髋关节脱位等,故有先天性因素说法.一,婴儿期患者出生后1~2周,发现颈部一侧有肿块,或头向一侧歪斜.检查时,常可在胸锁乳突肌中下部看到或触摸到肿块,多为棱形,长约2~5cm,宽约1~2cm.肿块质硬,一般无压痛.肿块在出生2~4周内可逐渐增大,也可在3~4个月后逐渐缩小,以致消失,但胸锁乳突肌则变短挛缩,逐渐发展到斜颈.二,儿童期肌性斜颈若未及早治疗,18个月后,可出现头颅及颜面不对称,两眼不在同一水平面,测量双眼外眦至口角的距离不等,患侧缩短.后面观则有枕,颈椎及上胸椎,呈脊柱侧弯畸形.检查时,若将头部摆正,患侧胸锁乳突肌更加紧张,在皮下呈一索条,绷得很紧,五官不对称的畸形更加明显.三,成人期患侧软组织挛缩更严重,畸形更明显.头向患侧歪,脸转向对侧,五官畸形严重,可有颅骨旋转畸形,及同侧肩耸起.即使手术矫正也难以完全恢复正常.
2016-01-05 17:49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