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许宗彦 主治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白细胞增多可能由感染、炎症、血液疾病、应激反应、药物等因素引起。减少白细胞需要明确病因,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调整生活方式等。 1. 感染: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感染可导致白细胞增多。例如肺炎链球菌引起的肺炎,需要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头孢呋辛等进行治疗。 2. 炎症:如风湿性关节炎、溃疡性结肠炎等。治疗炎症疾病可能需要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或免疫抑制剂如甲氨蝶呤。 3. 血液疾病: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可能需要进行化疗、靶向治疗或骨髓移植。 4. 应激反应:剧烈运动、创伤、手术等。一般无需特殊治疗,待应激因素消除后,白细胞会逐渐恢复正常。 5. 药物: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 总之,发现白细胞增多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遵循医生建议进行治疗,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身体恢复。
2025-02-25 02:24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轩存旺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您好,去医院看比较好,白细胞多,一般是感染.也要看其他指标,有没有其他项目也高,和身体有什么症状,才能进一步明确诊断.即使确实是,自己当做感染,随便用抗生素或中药,也会因为种类的选择,疗程,剂量等问题效果不好,甚至继续发展.白细胞计数(WBC)介绍: 白细胞计数是指计数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的白细胞数目.旧称白血球,是机体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白细胞计数(WBC)原理: 用白细胞计数稀释液(多用稀乙酸溶液),将血液稀释一定倍数并破坏红细胞后,滴入庆数盘中,在显微镜下计数一定范围内的白细胞数,经换算即可求得每升血液中各种白细胞的总数. 白细胞计数(WBC)正常值: 成人(4.0~10.0)×109/L; 儿童(5.0~12.0)×109/L; 新生儿(15.0~20.0)×109/L 白细胞计数(WBC)临床意义: 白细胞计数值的高低可提示累及白细胞系统的疾病. 白细胞计数增多见于急性感染,尿毒症,严重烧伤急性出血,组织损伤,大手术后白血病等. 白细胞计数减少见于伤寒及副伤寒,疟疾,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粒细胞缺乏症,脾功能亢进,X线放射性核素照射,使用某些抗癌药物等. 白细胞分类计数 我国卫生部医政司编的《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关于白细胞分类计数正常参考值如下: 细胞类别 成 人 中性粒细胞 法定比例 百分率 杆状核 0.01~0.051~5% 分叶核 0.50~0.7050~70% 嗜酸性粒细胞0.005~0.050.5~5% 嗜碱性粒细胞0~0.010~1% 淋巴细胞0.20~0.4020~40% 单核细胞0.03~0.083~8% 白细胞分类计数的临床意义如下: (1)中性粒细胞:增多和减少的临床意义与白细胞计数相同. (2)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变态反应,寄生虫病,某些皮肤病,创伤等;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 (3)嗜碱性粒细胞:增多见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何杰金氏病,癌转移,铅铋中毒等. (4)淋巴细胞:增多见于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麻疹,腮腺炎,结核,传染性肝炎;减少多见于传染急性期,放射病,细胞免疫缺陷等. (5)单核细胞:增多见于结核,伤寒,疟疾,黑热病,急性传染病恢复期,单核细胞性白血病,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减少无意义.希望我的回答对您会有所帮助.
2015-12-29 06:00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肖起涛 主治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白细胞偏高一般考虑是有炎症的情况建议最好是积极观察,判断是否有不适感,必要时建议可以遵医嘱抗炎治疗,
2015-12-28 20:39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孟庆福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患者性别:男患者年龄:45全部症状:体检时验血的结果发病时间及原因:2009年10月看你高到什么程度了,正常4000--10000.还有中性粒细胞的情况.一般性的高的话,可能是最近有些感染情况,导致机体的白细胞暂时性升高.
2015-12-28 20:30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王海龙 医师
邢台市威县第二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内科
-
白细胞分类计数的临床意义如下: (1)中性粒细胞:增多和减少的临床意义与白细胞计数相同. (2)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变态反应,寄生虫病,某些皮肤病,创伤等;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 (3)嗜碱性粒细胞:增多见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何杰金氏病,癌转移,铅铋中毒等. (4)淋巴细胞:增多见于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麻疹,腮腺炎,结核,传染性肝炎;减少多见于传染急性期,放射病,细胞免疫缺陷等. (5)单核细胞:增多见于结核,伤寒,疟疾,黑热病,急性传染病恢复期,单核细胞性白血病,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减少无意义.白细胞分类计数的临床意义如下: (1)中性粒细胞:增多和减少的临床意义与白细胞计数相同. (2)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变态反应,寄生虫病,某些皮肤病,创伤等;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 (3)嗜碱性粒细胞:增多见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何杰金氏病,癌转移,铅铋中毒等. (4)淋巴细胞:增多见于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麻疹,腮腺炎,结核,传染性肝炎;减少多见于传染急性期,放射病,细胞免疫缺陷等. (5)单核细胞:增多见于结核,伤寒,疟疾,黑热病,急性传染病恢复期,单核细胞性白血病,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减少无意义.
2015-12-28 12: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