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岁患者胃十二指肠吻合口肿瘤复发,能否手术解决梗阻?
我爸77岁,今年2月10日发现胃-十二指肠吻合口肿瘤复发(已累及胰腺)伴肠系膜上静脉主干近段栓塞,3月1日又发现胆总管压迫性阻塞导致重度黄疸,目前已在吻合口处(幽门部)置入9公分长的支架并行PTCD管胆汁引流,但因支架下方约10公分处还有压迫性肠道梗阻,导致无法进食,且黄疸还在加重(已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退黄),每天要呕出不少胃内容物,全身皮肤瘙痒。因不能进食,只能每天挂营养液维持生命。,2011年10月8日查出胃窦、胃角印绒癌(低分化),已浸出浆膜,淋巴结40个中有33个呈阳性。同月12日行胃大部切除术(毕Ⅰ式),术后行12次化疗,化疗一结束就发现后腹膜淋巴结肿大,随即又对后腹膜淋巴结放疗一疗程(共25次)。,我爸迫切希望用手术方式解决肠道和胆道压迫性梗阻问题以恢复进食功能,不知他的愿望能实现否?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谷魁广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对于这位 77 岁患者的情况,能否通过手术解决肠道和胆道的压迫性梗阻以恢复进食功能,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肿瘤情况、梗阻程度、治疗风险以及术后恢复等多方面因素。 1. 身体状况:患者年龄较大,身体机能可能较弱,对手术的耐受能力相对较差。 2. 肿瘤情况:肿瘤复发且已累及胰腺,手术难度大,可能无法完全切除肿瘤。 3. 梗阻程度:肠道和胆道的梗阻位置及严重程度会影响手术的可行性和效果。 4. 治疗风险:手术本身存在风险,如出血、感染等,对于高龄患者风险可能更高。 5. 术后恢复:术后的康复过程可能较长且复杂,患者能否顺利恢复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综合以上因素,需要医生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详细的身体检查、影像学检查等,以确定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手术并非唯一的解决办法,也可能需要结合其他治疗手段,如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等,来缓解症状和控制肿瘤进展。
2025-02-23 13:21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黄飞龙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妇产科
-
因老人年纪比较大,目前病情比较复杂,建议向手术医师详细咨询,分析利弊,选择最适宜的治疗方法。因老人年纪比较大,目前病情比较复杂,建议向手术医师详细咨询,分析利弊,选择最适宜的治疗方法。
2015-12-27 13:26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孟庆福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因老人年纪比较大,目前病情比较复杂,建议向手术医师详细咨询,分析利弊,选择最适宜的治疗方法。
2015-12-27 05:42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肖起涛 主治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请问,总胆管是因为肿瘤压迫导致梗阻吗?如果是,恐怕需要放支架后加用局部放疗。至于肠道压迫性梗阻,可考虑到行改道手术。同时配合局部放疗,但如果以前已放疗过,则很难再放疗。只能行姑息减征手术。
2015-12-27 05:25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胃癌? 胃癌(gastric cancer)是胃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世界上胃癌发病率约17. 6/10万,据统计占我国消化道恶性肿瘤的首位,在全身癌肿中占第三位。男性居多,男女患者比例为2~3:1。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据世界卫生组织2000年的统计,42%的胃癌患者在我国,其原因可能与饮食习惯、生活环境、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等因素有关。胃癌发病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别,在我国的西北与东部沿海地区胃癌发病率比南方地区明显为高。好发年龄在50岁以上,男女发病率之比为2:1。由于饮食结构的改变、工作压力增大以及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等原因,使得胃癌呈现年轻化倾向。胃癌可发生于胃的任何部位,其中半数以上发生于胃窦部,胃大弯、胃小弯及前后壁均可受累。绝大多数胃癌属于腺癌,早期无明显症状,或出现上腹不适、嗳气等非特异性症状,常与胃炎、胃溃疡等胃慢性疾病症状相似,易被忽略,因此,目前我国胃癌的早期诊断率仍较低。胃癌的预后与胃癌的病理分期、部位、组织类型、生物学行为以及治疗措施有关。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