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刘浩庆 医师
肇庆市大旺开发区医院
一级
全科
-
梅毒患者在经过四次苄星青霉素治疗一周后,滴度从 1:32 升高到 1:128,可能由以下因素导致:治疗不规范、再次感染、检测误差、合并其他疾病以及患者个体差异等。 1. 治疗不规范:未按规定的剂量、疗程用药,或者治疗期间未遵循医嘱,如饮酒、过度劳累等,影响治疗效果。 2. 再次感染:治疗后又发生了不安全的性行为,再次接触梅毒螺旋体而感染。 3. 检测误差:实验室检测过程中可能存在误差,如样本采集、运输、检测方法等环节出现问题。 4. 合并其他疾病:患者同时患有其他免疫性疾病,如艾滋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影响机体对梅毒的免疫反应。 5. 个体差异:每个人的免疫系统对药物的反应不同,部分患者可能对苄星青霉素不敏感,治疗效果不佳。 总之,梅毒治疗后滴度升高的原因较为复杂,需要综合分析。患者应及时与医生沟通,进一步检查,明确原因后采取相应的措施。
2025-02-18 13:38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孟庆福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如果确诊患了梅毒,下面的治疗原则可以考虑:1、本病治疗首选青霉素,早期梅毒连续用药10至15天,晚期梅毒连续用药20天,必要时隔2周再进行第2个疗程。2、对青霉素过敏者,选用红霉素、四环素口服,早期用药15天,晚期用药30天。3、有些病人在治疗后24小时内出现畏寒发热现象,局部病变加重,症状恶化等,是治疗后梅毒释放出异种蛋白所致,称赫赛麦反应。可的松类药物可减轻发热反应。4、治疗后在2至3年内要定期做好跟踪观察,临床及血清学检查一直正常者方可认为痊愈。
2015-12-23 23:21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