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尹君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脖子后的皮肤下有脓且持续一年多,可能是由感染、皮脂腺囊肿、毛囊炎、皮肤疖肿、免疫功能异常等因素引起。 1.感染:细菌感染较为常见,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局部皮肤破损,细菌侵入可导致化脓。 2.皮脂腺囊肿:皮脂腺排泄管阻塞,皮脂腺囊状上皮被逐渐增多的内容物膨胀,形成潴留性囊肿,合并感染时会有脓液。 3.毛囊炎:毛囊受到细菌等病原体侵袭,引发炎症,严重时可形成脓肿。 4.皮肤疖肿:多由毛囊深部及周围组织的化脓性炎症引起,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有脓头。 5.免疫功能异常:自身免疫功能失调,机体抗感染能力下降,容易出现反复的皮肤感染化脓。 总之,脖子后皮肤下有脓持续一年多应引起重视。建议及时到正规医院皮肤科就诊,明确病因后进行针对性治疗。治疗期间要注意保持局部皮肤清洁,避免搔抓。
2025-02-17 16:27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轩存旺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对口痈,病名。出《外科真诠》卷上。即脑疽。又名对口、对口发、对口疮、对口疽、对口疔、脑漯、落头疽、项疽、项中疽、脑后发、脑痈、大疽;属虚则又称为脑烁。即指生于脑后发际正中的有头疽。多因膀胱经湿热邪毒上壅或阴虚火炽、热邪上乘所致。因头为诸阳之会,脑为髓海,疽发之后,毒邪内陷,易伤脑髓,致神志昏愦而成险证。其治初起宜清热疏风,解毒活血。虚者宜补气血,托邪毒。详参有头疽条。
2015-12-23 10:06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任立存 主治医师
重庆渝都生殖医院
其他
内科
-
这口疮就是口腔溃疡啊,你可能是缺锌导致的,应该注意补充葡萄糖酸锌。
2015-12-23 04:36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刘浩庆 医师
肇庆市大旺开发区医院
一级
全科
-
对口疮、肩背痈称搭背或背花.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先自一个毛囊底部开始感染,再沿抵抗力较弱的皮下脂肪柱蔓延达深筋膜,并向4周扩散,侵及多数毛囊和脂肪,而形成具有多脓灶的痈.临床表征:对口疮生于脖子后,因和嘴相对而得名.对口疮方1〔组成〕霜茄花(秋天经霜的茄子花)9g,生何首乌9g,白糖9g.〔用法〕加黄酒煎服,令出汗,每日1剂,分3次饭后服.方2〔组成〕鲜蛇莓、马樱丹各等量,饭粒少许.〔用法〕捣烂敷.方3〔组成〕鲜鼠麹草、鲜一枝黄花各适量.〔用法〕捣烂,加蜂蜜少许,敷患处.方4〔组成〕鲜海芋适量,明矾少许.〔用法〕同捣烂,敷患处.方5〔组成〕鲜盐肤木叶(或2重皮)适量.〔用法〕和少许糯米饭,共捣烂敷.〔附注〕此方也可用于5掌疽.方6〔组成〕乌韭鲜叶.〔用法〕以蜜或盐同捣烂敷.方7〔组成〕小果倒地铃鲜叶适量.〔用法〕加少许食盐、冷饭、捣烂外敷.方8〔组成〕水杨梅叶适量.〔用法〕捣烂敷患处,另用水杨梅根煎水服.方9〔组成〕鲜小毛毡苔,连钱草各适量.〔用法〕加食盐、冷饭或红糖少许,捣烂敷患处.方10〔组成〕鲜杠板归根60g.〔用法〕水煎服.另取鲜叶捣烂敷患处.方11〔组成〕鲜羊蹄叶适量.〔用法〕同冷饭捣烂外敷.方12〔组成〕鲜一点红叶1握.〔用法〕加红糖捣烂敷贴,日换2次.〔附注〕此方也可用于无名肿毒.方13〔组成〕杜鹃鲜叶、侧柏叶各等量.〔用法〕捣烂,调鸡蛋清或蜜,敷患处.方14〔组成〕南瓜蒂适量.〔用法〕烧灰,调菜油涂患处,连涂至痊愈为止.方15〔组成〕鲜铁海棠茎叶10~15g,红糖适量.〔用法〕捣烂外敷,日换1次.方16〔组成〕鲜铁海棠茎叶适量.〔用法〕酌加红糖,捣烂外敷,日换1次.方17〔组成〕野棉花根适量.〔用法〕捣烂敷患处.方18〔组成〕番薯叶、虾酱各适量.〔用法〕共捣烂敷.方19〔组成〕鲜鼠曲草30g.〔用法〕水煎服.另取鲜叶调米饭捣烂敷患处.〔附注〕此方也可用于无名肿毒.方20〔组成〕鲜蔓苎麻叶适量.〔用法〕捣烂,敷患处.
2015-12-23 01:44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邢学法 主治医师
冠县辛集中心卫生院
一级
外科
-
五圣汤[处方]金银花半斤玄参三两黄芪四两麦冬三两人参二两[用法]水煎服。连服四剂,其痈疽渐愈。改用十全大补汤重四两,与之服四剂。又改为八味地黄汤恣酣饮,可获全愈矣。是此等治疗,亦九死一生之法,然舍吾法,实无有第二法矣。人生此疽,得于房术者甚多。兴阳涩精,都是丹石燥烈之品,或洗或嚼,或噙于口,或藏于脐,霸阻精道。久战不己,日积月累,真阴枯烁,髓竭火发,遂溃顶门,多致不救。人何苦博妇女之欢,丧千金之命,长号于夜台也。
2015-12-22 14:14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口疮? 口疮是口腔黏膜、舌局部出现浅表、单个或多个大小不等的黄白色溃烂点,以灼热疼痛反复发作为特征的口腔黏膜病。口疮又名口疡、口疳等。该病名首见于《素问·气交变大论》“岁金不及,炎火乃行……民病口疮”。本病好发于唇、舌、颊、牙龈、硬腭等部位,可单发或多发,局部有剧烈的烧灼样疼痛,一般10天左右可痊愈,是一种发病率最高、比较顽固的口腔黏膜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生,每于进食不慎,营养不良,过度疲劳,睡眠不足等情况时发作。多见于青壮年,女性略多于男性。临床上可分为实证与虚证两类。虚证常易复发,有的病史长达十几年甚至几十年。西医学所称的复发性口疮、特发性阿弗他性口炎、复发阿弗他性溃疡,或复发性口腔溃疡,与本病相似,故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