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轩存旺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基底动脉狭窄的发生,主要与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炎症、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血管痉挛、血栓形成等有关。早期的基底动脉狭窄有治愈的可能,但需综合多种因素评估。 1.动脉粥样硬化:这是最常见的原因。长期的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导致动脉内膜受损,脂质沉积形成斑块,使血管管腔狭窄。 2.血管炎症:如大动脉炎、血管壁的感染等,可引起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 3.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部分人生来血管结构就存在异常,易导致基底动脉狭窄。 4.血管痉挛:情绪激动、寒冷刺激等可能引发血管痉挛,短暂性地使血管变窄。 5.血栓形成:血液高凝状态、血流缓慢等易形成血栓,堵塞血管或使血管变窄。 总之,基底动脉狭窄的成因较为复杂。早期发现后,应及时就医,通过改善生活方式、药物治疗或必要时的手术治疗,来改善病情。但具体的治疗效果因人而异,需要综合评估患者的整体情况。
2025-01-14 03:48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artery syndrome,TOBS)是因基底动脉尖端血液循环障碍所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根据其临床表现分为两组,即中脑和丘脑受损的脑千顶端梗死和颞叶内侧面、枕叶受损的大脑后动脉区梗死。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中老年人,以突发头晕为首发症状,并出现较快恢复的意识障碍,而无明显的运动与感觉障碍,伴有瞳孔异常,眼球运动障碍,垂直注视麻痹,须考虑为TOBS。如伴有皮质盲或偏盲,严重记忆障碍则可能性更大。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