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
什么是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患者男,70岁。。以前吃北京0号降压药病情挺稳定。2月前血压逐渐升高,现在吃沙泰齐和左益也控制不住。希望您给一些好的治疗建议。谢谢。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沈安娜 副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
心血管内科
-
患者好,原发性高血压是没有原因的高血压与遗传和环境有关系,口服降压药物有效。继发性高血压是有明确病因的,口服降压药物无效,需要找到原因,去除原因后,血压自然降下来。建议到医院去做个b超看看,包括肾动脉彩超和肾上腺的彩超,有没有肾动脉狭窄或者肾上腺长东西,可以查个血离子,看看血钾低吗,排除一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希望对您有帮助。网上咨询不能全面了解情况,身体若有不适请到公立医院就诊。
2018-12-20 11:34
-
-
回答6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史东岳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大类。在绝大多数患者中,高血压的病因不明,称之为原发性高血压,占总高血压着的95%以上;在不足5%患者中,血压升高是某些疾病的一种临床表现,本身有明确而独立的病因,称为继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又称高血压病。 继发性高血压是指继发于其他疾病或原因的高血压。血压升高仅是这些疾病的一个临床表现。是指由某些确定的疾病或病因引起的血压升高,约占所有高血压的5%。继发性高血压尽管所占比例并不高,但绝对人数仍相当多,而且不少继发性高血压,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肾血管性高血压、肾素分泌瘤等,可通过手术得到根治或改善。继发性高血压病由于其它症状不明显,容易与原发性高血压相混淆而耽误治疗,所以一旦发现高血压,特别是年青人、儿童以及原来血压正常的老年人,要先进行相关的检查以确定是否是继发性高血压。
2015-12-06 16:55
-
-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刘保福 主治医师
威县常屯卫生院
一级甲等
妇产科
-
你好,这个是高血压的分类简单讲一般查得出原因的高血压叫做继发性,反之叫做原发性。
2015-12-06 12:39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吴志全 主治医师
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平安医院
二级甲等
儿科
-
找不到具体病因的高血压一般就是原发性高血压了
2015-12-06 10:32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李增沛 主治医师
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五官科
-
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大类。在绝大多数患者中,高血压的病因不明,称之为原发性高血压,占总高血压着的95%以上;在不足5%患者中,血压升高是某些疾病的一种临床表现,本身有明确而独立的病因,称为继发性高血压。血压升高仅是这些疾病的一个临床表现。是指由某些确定的疾病或病因引起的血压升高,约占所有高血压的5%。继发性高血压尽管所占比例并不高,但绝对人数仍相当多,而且不少继发性高血压,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肾血管性高血压、肾素分泌瘤等,可通过手术得到根治或改善。
2015-12-06 04:10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张俊相 住院医师
威县妇女儿童医院
二级甲等
外科
-
您好,原发性高血压是没有原因的高血压与遗传和环境有关系,口服降压药物有效。继发性高血压是有明确病因的,口服降压药物无效,需要找到原因,去除原因后,血压自然降下来。建议到医院去做个B超看看,包括肾动脉彩超和肾上腺的彩超,有没有肾动脉狭窄或者肾上腺长东西,可以查个血离子,看看血钾低吗,排除一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希望对您有帮助。
2015-12-06 04:09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原发性高血压? 在绝大多数患者中,高血压的病因不明,称之为原发性高血压(primary hypertension),占总高血压患者的95%以上。不同地区、种族及年龄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率不同。工业化国家较发展中国家高,同一国家不同种族之间也有差异,例如美国黑人的高血压约为白人的两倍。血压水平随年龄而增高,尤其是收缩期高血压,老年人较为常见。50年代以来我国进行的三次普查结果显示,原发性高血压患病率1959年为5.11%,1979年为 7.73qb.1991年为11.88%,呈明显上升趋势,推算我国现有高血压患者约一亿人,但与西方国家相比(平均15%~20%),我国高血压患病率仍较低。我国流行病学调查还显示,患病率城市高于农村,北方高于南方,高原少数民族地区患病率较高。男女两性高血压患病率差别不大,青年期男性略高于女性,中年后女性稍高于男性。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