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速有时 60 有时 140 该如何诊断和治疗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心速有时60,有时140。诊断和治疗。本次发病及持续的时间:90天目前一般情况:心速有时60,有时140。
-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崔立静 医师
中原油田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光明医院
一级
内科
-
心速有时 60 有时 140 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生理性因素、心律失常、心脏疾病、内分泌疾病、药物影响等。 1. 生理性因素:剧烈运动、情绪激动、饮酒、喝咖啡等可能导致心跳暂时加快或减慢。这通常是正常的生理反应,休息或去除诱因后可恢复。 2. 心律失常:如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等,心脏电活动异常可引起心跳节律不稳定。 3. 心脏疾病: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等,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导致心跳异常。 4. 内分泌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低血糖等,内分泌紊乱可影响心血管系统。 5. 药物影响:某些药物如阿托品、沙丁胺醇等可能导致心率变化。 总之,心速不稳定需要引起重视,及时就医进行全面检查,如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甲状腺功能等,以明确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如美托洛尔、胺碘酮、普罗帕酮等)、手术治疗(如射频消融术)等,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病因和个体情况而定。
2024-12-11 15:05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王海龙 医师
邢台市威县第二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内科
-
心律失常的诊断与治疗的临床常用检查方法一、检查方法一、检查方法?临床常用于检查心律失常的方法有两大类。第一类用于捕捉心律失常,包括无创和有创心脏电生理检查,前者有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信号平均心电图、心率变异性评定和经食管电生理检查;后者为介入性心脏电生理检查。尽管无创心脏电生理检查在某种程度上对心律失常的诊断、发生机制或预后判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逊于介入性心脏电生理检查,但因其方法简便、可重复进行、患者痛苦少和费用低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第二类用于了解心律失常的病因及是否有器质性心脏病,包括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放射性核素显像和冠状动脉造影等。下文重点介绍第一类常用的捕捉心律失常的方法及其适应范围。?(一)常规心电图?心律失常发作时捕捉到的常规心电图是心律失常确诊的重要依据。心电图必须具备12个导联,即6个肢体和6个胸前导联,并且至少3个导联同步和较长的II导联记录以避免诊断偏差。近10年来,室上性心动过速和特发性心动过速的导管射频消融术在我国蓬勃开展,常规心电图对心动过速起源处的判断具有肯定价值,有助于射频消融病例的筛选和初步定位,可节省消融时间。如预激综合征伴有室上性心动过速或心房颤动患者,即使在心动过速间歇期,其具有预激波的心电图对疾病的诊断也很有帮助。因此患者应保存所有的心电图,包括心律失常发作与非发作时的心电图,并在就诊时提供给医生。?(二)动态心电图?动态心电图也称为Holter检查,能长时间(一般24小时,长者甚至可达48~72小时)记录心电图,弥补常规心电图记录时间短暂的不足,被广泛用于经常发作的心律失常的诊断及监测疗效。动态心电图在诊断上可捕捉一过性或间歇性心律失常,了解自主神经系统对自发心律失常的影响,了解自觉症状与心律失常的关系;在监测疗效上,可筛选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发现药物可能的致心律失常作用和评定植入型起搏器的功能。有的动态心电图还可以分析心率变异性,有助于对某些心脏病如频发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的预后的判断;有的能记录12导联心电图,有助于判断心动过速起源点,筛选射频消融病例和发现心肌缺血。但是,对于不经常发作的心律失常,动态心电图有时也难以记录到。?(三)心率变异性评定?心率变异性是评定自主神经系统对心率影响的一种手段。心率变异性增加则反映迷走神经活性增高,降低则表示交感神经活性增强。迷走神经活性增高对心脏有保护作用,反之则可使心室颤动阈值降低,易于发生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因此,评定心率变异性有助于发现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心脏病日后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猝死的高危患者,判断病人的预后及指导选择进一步的预防措施。?(四)信号平均心电图检查?信号平均心电图可在体表记录到标志心室肌内传导延缓所致局部心肌延迟除极的心室晚电位,后者的存在为折返形成提供了有利基础,因而心室晚电位阳性的病人,其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和猝死发生的危险性相应增高。当前国际上已把心室晚电位列为心肌梗塞后疑有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发育不良和心肌病患者的常规检查之一,用于判断预后。?(五)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运动试验可在心律失常发作间歇时诱发心律失常,有助于某些间歇发作心律失常的诊断。对于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运动诱发室上性或室性心律失常率仅2%~5%,其诱发的室性早搏不能预测疾病的预后。然而对于冠心病患者,运动诱发的室性心律失常率则高达10%~27%,对于器质性心脏病(除了冠心病外,还有心肌病、二尖瓣脱垂等)有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史患者,经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后,可应用运动试验评定药物疗效。?(六)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无创性诊断技术,虽然其对心律失常的诊断、发生机制的推断,明显逊色于介入性心脏电生理检查,但因其方法简便、实用安全及费用低廉等优点而被无介入性心脏电生理检查设备的基层医院广泛应用。常用于测定窦房结功能、房室传导功能、检测房室结双径路或旁路,诱发和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或终止室性心动过速。?1.窦房结功能测定?(1)心脏固有心率≤80次/分提示窦房结功能低下平静心率/心脏固有心率>1提示交感神经张力占优势;<1则为迷走神经张力占优势。?(2)窦房结恢复时间成年人>1500毫秒、老年人>1600毫秒为异常。当窦房结恢复时间≥2000毫秒、或继发性窦房结恢复时间延长、或交界区恢复时间>1500毫秒,可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3)窦房传导时间测定窦房结传导时间>120毫秒或房性早搏之后造成窦性停搏或代偿间歇显著延长为窦房传导异常,窦房传导时间>160毫秒可诊断为窦房传导阻滞。由于窦房传导时间测定受多种因素影响,重复性差,因此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较小。?(4)窦房结有效不应期测定>600毫秒为异常。?2.检测房室结双径路常用S1S2程序期前刺激法,S1S1周长常采用600毫秒或500毫秒、400毫秒,当S1S2缩短10毫秒时,S2R跳跃式延长60毫秒以上,?/div>2015-06-3010:03:15向我提问
2015-11-27 17:34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郭立军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心律失常的诊断与治疗的临床常用检查方法一、检查方法一、检查方法?临床常用于检查心律失常的方法有两大类。第一类用于捕捉心律失常,包括无创和有创心脏电生理检查,前者有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信号平均心电图、心率变异性评定和经食管电生理检查;后者为介入性心脏电生理检查。尽管无创心脏电生理检查在某种程度上对心律失常的诊断、发生机制或预后判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逊于介入性心脏电生理检查,但因其方法简便、可重复进行、患者痛苦少和费用低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第二类用于了解心律失常的病因及是否有器质性心脏病,包括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放射性核素显像和冠状动脉造影等。下文重点介绍第一类常用的捕捉心律失常的方法及其适应范围。?(一)常规心电图?心律失常发作时捕捉到的常规心电图是心律失常确诊的重要依据。心电图必须具备12个导联,即6个肢体和6个胸前导联,并且至少3个导联同步和较长的II导联记录以避免诊断偏差。近10年来,室上性心动过速和特发性心动过速的导管射频消融术在我国蓬勃开展,常规心电图对心动过速起源处的判断具有肯定价值,有助于射频消融病例的筛选和初步定位,可节省消融时间。如预激综合征伴有室上性心动过速或心房颤动患者,即使在心动过速间歇期,其具有预激波的心电图对疾病的诊断也很有帮助。因此患者应保存所有的心电图,包括心律失常发作与非发作时的心电图,并在就诊时提供给医生。?(二)动态心电图?动态心电图也称为Holter检查,能长时间(一般24小时,长者甚至可达48~72小时)记录心电图,弥补常规心电图记录时间短暂的不足,被广泛用于经常发作的心律失常的诊断及监测疗效。动态心电图在诊断上可捕捉一过性或间歇性心律失常,了解自主神经系统对自发心律失常的影响,了解自觉症状与心律失常的关系;在监测疗效上,可筛选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发现药物可能的致心律失常作用和评定植入型起搏器的功能。有的动态心电图还可以分析心率变异性,有助于对某些心脏病如频发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的预后的判断;有的能记录12导联心电图,有助于判断心动过速起源点,筛选射频消融病例和发现心肌缺血。但是,对于不经常发作的心律失常,动态心电图有时也难以记录到。?(三)心率变异性评定?心率变异性是评定自主神经系统对心率影响的一种手段。心率变异性增加则反映迷走神经活性增高,降低则表示交感神经活性增强。迷走神经活性增高对心脏有保护作用,反之则可使心室颤动阈值降低,易于发生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因此,评定心率变异性有助于发现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心脏病日后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猝死的高危患者,判断病人的预后及指导选择进一步的预防措施。?(四)信号平均心电图检查?信号平均心电图可在体表记录到标志心室肌内传导延缓所致局部心肌延迟除极的心室晚电位,后者的存在为折返形成提供了有利基础,因而心室晚电位阳性的病人,其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和猝死发生的危险性相应增高。当前国际上已把心室晚电位列为心肌梗塞后疑有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发育不良和心肌病患者的常规检查之一,用于判断预后。?(五)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运动试验可在心律失常发作间歇时诱发心律失常,有助于某些间歇发作心律失常的诊断。对于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运动诱发室上性或室性心律失常率仅2%~5%,其诱发的室性早搏不能预测疾病的预后。然而对于冠心病患者,运动诱发的室性心律失常率则高达10%~27%,对于器质性心脏病(除了冠心病外,还有心肌病、二尖瓣脱垂等)有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史患者,经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后,可应用运动试验评定药物疗效。?(六)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无创性诊断技术,虽然其对心律失常的诊断、发生机制的推断,明显逊色于介入性心脏电生理检查,但因其方法简便、实用安全及费用低廉等优点而被无介入性心脏电生理检查设备的基层医院广泛应用。常用于测定窦房结功能、房室传导功能、检测房室结双径路或旁路,诱发和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或终止室性心动过速。?1.窦房结功能测定?(1)心脏固有心率≤80次/分提示窦房结功能低下平静心率/心脏固有心率>1提示交感神经张力占优势;<1则为迷走神经张力占优势。?(2)窦房结恢复时间成年人>1500毫秒、老年人>1600毫秒为异常。当窦房结恢复时间≥2000毫秒、或继发性窦房结恢复时间延长、或交界区恢复时间>1500毫秒,可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3)窦房传导时间测定窦房结传导时间>120毫秒或房性早搏之后造成窦性停搏或代偿间歇显著延长为窦房传导异常,窦房传导时间>160毫秒可诊断为窦房传导阻滞。由于窦房传导时间测定受多种因素影响,重复性差,因此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较小。?(4)窦房结有效不应期测定>600毫秒为异常。?2.检测房室结双径路常用S1S2程序期前刺激法,S1S1周长常采用600毫秒或500毫秒、400毫秒,当S1S2缩短10毫秒时,S2R跳跃式延长60毫秒以上,?/div>2015-06-3011:05:05向我提问
2015-11-27 11:23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肖起涛 主治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心律失常的诊断与治疗的临床常用检查方法一、检查方法一、检查方法?临床常用于检查心律失常的方法有两大类。第一类用于捕捉心律失常,包括无创和有创心脏电生理检查,前者有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信号平均心电图、心率变异性评定和经食管电生理检查;后者为介入性心脏电生理检查。尽管无创心脏电生理检查在某种程度上对心律失常的诊断、发生机制或预后判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逊于介入性心脏电生理检查,但因其方法简便、可重复进行、患者痛苦少和费用低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第二类用于了解心律失常的病因及是否有器质性心脏病,包括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放射性核素显像和冠状动脉造影等。下文重点介绍第一类常用的捕捉心律失常的方法及其适应范围。?(一)常规心电图?心律失常发作时捕捉到的常规心电图是心律失常确诊的重要依据。心电图必须具备12个导联,即6个肢体和6个胸前导联,并且至少3个导联同步和较长的II导联记录以避免诊断偏差。近10年来,室上性心动过速和特发性心动过速的导管射频消融术在我国蓬勃开展,常规心电图对心动过速起源处的判断具有肯定价值,有助于射频消融病例的筛选和初步定位,可节省消融时间。如预激综合征伴有室上性心动过速或心房颤动患者,即使在心动过速间歇期,其具有预激波的心电图对疾病的诊断也很有帮助。因此患者应保存所有的心电图,包括心律失常发作与非发作时的心电图,并在就诊时提供给医生。?(二)动态心电图?动态心电图也称为Holter检查,能长时间(一般24小时,长者甚至可达48~72小时)记录心电图,弥补常规心电图记录时间短暂的不足,被广泛用于经常发作的心律失常的诊断及监测疗效。动态心电图在诊断上可捕捉一过性或间歇性心律失常,了解自主神经系统对自发心律失常的影响,了解自觉症状与心律失常的关系;在监测疗效上,可筛选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发现药物可能的致心律失常作用和评定植入型起搏器的功能。有的动态心电图还可以分析心率变异性,有助于对某些心脏病如频发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的预后的判断;有的能记录12导联心电图,有助于判断心动过速起源点,筛选射频消融病例和发现心肌缺血。但是,对于不经常发作的心律失常,动态心电图有时也难以记录到。?(三)心率变异性评定?心率变异性是评定自主神经系统对心率影响的一种手段。心率变异性增加则反映迷走神经活性增高,降低则表示交感神经活性增强。迷走神经活性增高对心脏有保护作用,反之则可使心室颤动阈值降低,易于发生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因此,评定心率变异性有助于发现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心脏病日后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猝死的高危患者,判断病人的预后及指导选择进一步的预防措施。?(四)信号平均心电图检查?信号平均心电图可在体表记录到标志心室肌内传导延缓所致局部心肌延迟除极的心室晚电位,后者的存在为折返形成提供了有利基础,因而心室晚电位阳性的病人,其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和猝死发生的危险性相应增高。当前国际上已把心室晚电位列为心肌梗塞后疑有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发育不良和心肌病患者的常规检查之一,用于判断预后。?(五)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运动试验可在心律失常发作间歇时诱发心律失常,有助于某些间歇发作心律失常的诊断。对于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运动诱发室上性或室性心律失常率仅2%~5%,其诱发的室性早搏不能预测疾病的预后。然而对于冠心病患者,运动诱发的室性心律失常率则高达10%~27%,对于器质性心脏病(除了冠心病外,还有心肌病、二尖瓣脱垂等)有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史患者,经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后,可应用运动试验评定药物疗效。?(六)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经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无创性诊断技术,虽然其对心律失常的诊断、发生机制的推断,明显逊色于介入性心脏电生理检查,但因其方法简便、实用安全及费用低廉等优点而被无介入性心脏电生理检查设备的基层医院广泛应用。常用于测定窦房结功能、房室传导功能、检测房室结双径路或旁路,诱发和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或终止室性心动过速。?1.窦房结功能测定?(1)心脏固有心率≤80次/分提示窦房结功能低下平静心率/心脏固有心率>1提示交感神经张力占优势;<1则为迷走神经张力占优势。?(2)窦房结恢复时间成年人>1500毫秒、老年人>1600毫秒为异常。当窦房结恢复时间≥2000毫秒、或继发性窦房结恢复时间延长、或交界区恢复时间>1500毫秒,可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3)窦房传导时间测定窦房结传导时间>120毫秒或房性早搏之后造成窦性停搏或代偿间歇显著延长为窦房传导异常,窦房传导时间>160毫秒可诊断为窦房传导阻滞。由于窦房传导时间测定受多种因素影响,重复性差,因此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较小。?(4)窦房结有效不应期测定>600毫秒为异常。?2.检测房室结双径路常用S1S2程序期前刺激法,S1S1周长常采用600毫秒或500毫秒、400毫秒,当S1S2缩短10毫秒时,S2R跳跃式延长60毫秒以上,?/div>2014-12-0715:21:30向我提问
2015-11-27 07:36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孟庆福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您好;正常心律是60-100次/分.如果每分钟低于60次就属于心动过缓.如果每分钟超过100次就属于心动过速.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祝健康.
2015-11-27 05:17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