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妇产 > 孕产中心 > 正文

哺乳期腋下长疙瘩,宝妈的无奈谁懂

2025-03-23 16:24:00      家庭医生在线

哺乳期腋下长疙瘩,可能是副乳、淋巴结肿大、皮脂腺囊肿、乳腺导管扩张症、乳腺纤维瘤等原因导致。

1. 副乳:在哺乳期,体内激素水平变化,会促使副乳腺体增生、乳汁分泌。副乳是除正常乳房外的多余乳腺组织,多位于腋下。副乳出现会导致腋下隆起形成疙瘩,一般在妊娠、哺乳期变化明显,断奶后可能会有所缩小。可通过按摩、热敷缓解不适,若症状严重,可考虑手术切除。

2. 淋巴结肿大:哺乳期乳腺容易发生感染,如乳腺炎。炎症因子刺激腋下淋巴结,使其反应性增生肿大。表现为腋下可触及的疙瘩,伴有疼痛。治疗上,需积极治疗原发病,如使用青霉素、头孢拉定、阿莫西林等抗生素控制炎症,炎症控制后,肿大淋巴结多可逐渐消退。

3. 皮脂腺囊肿:因腋下皮脂腺导管堵塞,皮脂逐渐淤积形成囊肿。这是一种良性皮肤病变,疙瘩表面可见皮脂腺开口的小黑点。一般无明显症状,若继发感染,会出现红肿、疼痛。治疗通常采取手术切除。

4. 乳腺导管扩张症: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导管排泄障碍、异常激素刺激等有关。在哺乳期,乳腺导管扩张,分泌物积聚,可在腋下形成疙瘩。患者可能伴有乳头溢液等症状。可使用乳癖消片、逍遥丸、小金丸等药物缓解症状,病情严重者需手术治疗。

5. 乳腺纤维瘤:是由腺上皮和纤维组织两种成分混合组成的良性肿瘤,与体内性激素水平失衡有关。哺乳期体内激素变化可能使纤维瘤增大,在腋下表现为可推动的疙瘩,一般无疼痛感。较小的纤维瘤可定期复查,较大或增长迅速的纤维瘤可手术切除。

哺乳期腋下长疙瘩的原因多样,每种情况的处理方法不同。当发现腋下长疙瘩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在医生指导下采取合适治疗措施。同时,要注意保持腋下清洁,选择合适内衣,避免过度挤压乳房。

(责任编辑:家医在线 )

相关文章推荐

    科大夫挂号引导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