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心理睡眠 > 精神疾病 > 心理治疗 > 正文
瘫痪
挂号科室:神经内科 同类疾病:脑性瘫痪周期性瘫痪咽缩肌瘫痪软腭瘫痪吉巴氏综合征

地震伤残者心理治疗落后肢体康复 援助有尽头

2009-05-11 15:28:18  来源:解放网-新闻晨报    家庭医生在线

  一年前,汶川大地震不仅夺走了数以万计的鲜活生命,更造成了数以万计的肢体伤残者。一年过去了,截肢的伤痛已经过去,但脚下之路仍要继续。他们生活得如何?面临着哪些困难?又有怎样的梦想?

  晨报记者深入四川灾区,走进这样一批地震致残的特殊人群,了解他们的近况。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相比于克服肢体的残缺,他们在重塑心灵的康复上更需要慰藉。

  [他们的梦想]

  15岁少年的残奥之梦

  15岁的乔枫,高挑的个头,阳光的面容,唯有右腿空荡荡的裤管让人心头一阵刺痛。乔枫是蓥华中学学生,地震发生时他所在的教学楼整体倒塌,反应迅速的他本已跑了出来,听到同学呼救声后又折了回去,在抢救同学过程中被倒塌的楼房埋在废墟下,最终因伤势过重导致右腿高位截肢。乔枫因此被评为“什邡市抗震救灾十佳英模”,也是其中的唯一一名学生。

  “孩子在残疾之后性格变了很多,很多话都闷在心里不愿意对我们讲。”在乔枫的家里,他的父亲乔明安告诉记者,乔枫从小到大都很活泼外向,地震前还是班上的班长,但是伤残后话就变少了。“地震后他有一个梦想,就是能作为残疾人运动员参加残奥会。”乔明安向记者透露,乔枫从小喜欢运动,篮球、游泳都特别棒,地震失去一条腿给他很大打击,后来残奥会又点燃了乔枫的希望。乔明安清楚地记得,去年年底儿子作为德阳市残疾人运动员苗子被招到成都进行试训,当时教练安排乔枫报了坐式排球和游泳,试训情况也得到肯定。遗憾的是,由于当时乔枫刚做了左脚手术,不能下水,最后一项下水测验没能完成,导致没能被录取。“到现在为止我们都还不敢把结果告诉他,怕他再次受到打击。”

  乔枫的家距离板房学校有20多分钟的山路,记者见到乔枫时,他正在宿舍休息,他对于陌生客的到来感到有些生疏,聊了几句后渐渐露出了开朗的本性,特别是谈起了喜欢的运动项目时,眼睛里更是放出了光彩。当得知记者来自上海时,乔枫兴奋地表示他认识的一个同学在上海治疗时被选进了体校,并说自己也参加了试训。“我的理想就是当一名残疾人运动员,参加残奥会。”看着他兴奋的表情,记者也不忍心告知他试训结果,鼓励他好好努力,随时做好准备。

  随后,记者又聊起目前在学校的情况,乔枫表示还算习惯,只是“有时候心里会感到不开心。”也不大愿意向父母说,因为“说了他们可能也不理解。”至于为什么不开心,乔枫迟疑了片刻没有说出,记者小心地问道是不是看到别的同学自由地活动时,心里会感到失落?乔枫点了点头。

  最后,记者邀请乔枫一起去投篮,他很高兴地答应了,带着记者来到篮球场,在抱上篮球的那一刻,乔枫露出了阳光般灿烂的笑容。

  36岁,重新开始学走路

  36岁的刘春燕是绵竹市汉旺镇人,地震时她所在的6层办公楼瞬间倒塌,她被埋在废墟之下,被救出后先是送到贵州抢救,经诊断为脊椎神经受到压迫,很可能导致下半身瘫痪,其后又送到浙江进行手术治疗,进行了右腿高位截肢,病情稳定后于今年年初回到成都,最后来到德阳康复中心进行肢体康复治疗。

  记者见到刘春燕时,她正从轮椅上努力地站起来,双手扶着康复机进行下肢锻炼,看得出非常吃力,不过神情却很轻松。“这里的康复条件很好,医生和护理人员都很好,我的恢复情况也很好。”刘春燕一连用了几个“很好”向记者介绍着她的近况,脸上洋溢着乐观爽朗的笑容,让人丝毫感觉不到伤残对她造成了任何影响。护理人员告诉记者,刘春燕可能是这里心态最好的一名康复者,她每天努力进行着各种艰苦的康复训练,从来不叫苦叫累,这里的每一个人都被她的笑容和乐观所感染。

  其实,刘春燕也经历了一段“心理蜕变期”。“最开始的时候,我真觉得一切都完了,自己成了废人一个,会成为社会和家庭的负担。”然而,正是家人的温暖和社会的关爱让她重新开始振作。“我要特别感谢我的丈夫和妈妈,他们在我治疗过程中一直陪伴着我,给了我重新站起来的勇气,让我懂得活着就要珍惜。”说这些话的时候,刘春燕的妈妈在一旁看着自己的女儿,满目慈祥。

  刘春燕在康复机上踏了几小步,继续说:“所以我要每天更努力地锻炼,只有这样我才能更早地站起来。我跟妈妈说我是地震新生儿,正在学走路,等我满一岁了,就可以下地走路了。”一旁的刘妈妈泪水涌动。

  [康复的困境]

  心理治疗落后于肢体康复

  装上假肢能让伤残者重新站立,但是要让他们真正站起来,更需要插上心灵的翅膀。

  来自香港的心理康复师洪凯扬告诉记者,伤残者在进行肢体康复治疗时心理康复也不容忽视,严重的心理问题很容易导致自杀等极端现象出现。洪凯扬已经对数十个伤残者进行过心理康复治疗,其中有学生,也有成人。在他看来,最好的心理康复就是提高病人的主动性,让他自己走出心灵阴影。

  香港红十字会副秘书长黄莫辉指出,内地在对伤残者的康复治疗上更多的只是注重肢体康复,心理上的康复关注不够。“所谓的‘脑袋带动身体’,只有心理上感觉不到自己有伤残,肢体上也不会成为拖累。”黄莫辉表示,真正的康复是全面的康复,让伤残者能自如回归社会。

  除了心理慰藉外,社会的包容度也是让伤残者更快更好融入社会的重要因素。

  国内康复医疗尚存欠缺

  目前国内的康复医疗方面的欠缺,也制约了伤残者的康复。

  首先是康复硬件方面的缺失,“德阳香港红十字会康复假肢中心”总监陈绍勤告诉记者,国内目前除了各省少数大医院外,其他医院少有专业的康复医疗中心,针对肢体康复的“作业治疗”甚至还没听说过,更不要说在城镇、社区、家庭中普及康复器材了。

  即便是现有的康复医疗也存在诸多问题,民建四川省委副主委王元勇曾专门对此提案,指出目前对地震伤残者的康复医疗存在四大问题:一是医疗康复技术人员不足,心理康复人才缺乏;二是医疗器材设施未能及时采购,影响部分地震伤员康复医疗效果;三是在伤残人员的后续康复治疗中,2009年的康复费用负担不明确,导致部分伤员因担心医疗自费而提前出院;四是地震伤员报销医疗康复经费程序复杂。

  对此,王元勇建议,灾区重建时,在每个社区建立康复场地,加大对社区康复医师的培训力度;通过多种途径壮大康复专业技术队伍;做好重残人员的后续治疗和安置工作;简化康复医疗费用报销程序;将残疾人纳入重点心理干预特殊人群;整合相关资源,加强部门合作等。

  假肢更换还需更多终身免费

  据四川省残联介绍,目前伤残者的假肢都是免费安装,资助力量包括政府和社会各种力量。其中李嘉诚基金会与中国残联合作,在四川建立6个假肢安装站,承诺对“5·12”地震致残者免费安装假肢和提供康复器材;香港红十字会也在德阳建立康复假肢中心,计划在5年内为地震致残者免费安装假肢和维修。此外,其他省份一些假肢企业,也表示愿意免费提供假肢帮助来本省市治疗的四川受灾同胞。

  然而,外界的援助终有尽头。记者了解到,一些地震后到外省市就医的伤残者,安装假肢后回到四川,其后的假肢安装和治疗大多数转入当地,原先的提供单位不再继续。即使是一些实力雄厚的社会慈善机构,也并未有终身免费计划。“德阳香港红十字会康复假肢中心”总监陈绍勤告诉记者,一般而言,一副假肢的造价在2000元到1万多元,国外进口的更贵,超过2万元。一副假肢的使用寿命为2-3年,每年的维修保养费用大概需要上千元。如果以后排除了各方资助,要受灾群众自己来承担,将是一笔不菲的费用。考虑到伤残者的未来之路,假肢中心正在筹建社区康复部,帮助伤残者顺利回归社区,并附带一定的职业培训。

  中国残联副秘书长宋体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地震致残者国家有相关优待政策,同时伤残者的全面康复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关心和善心,“有时候一个微笑,一句温暖的问候,就可以激励和抚慰残障的朋友。只要人人集善,世界就不会再有寒冬。”

家庭医生在线(www.familydoctor.com.cn)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

(责任编辑:彭碧霞 )

  • 刘茂才

  • 蒋海山

  • 卓文燕

  • 徐评议

专家答疑少精症患者一定会不育吗?

广东省中医院 专家在线解答网友疑惑

古炽明 副主任医师

擅长:泌尿系肿瘤、泌尿系结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创腔镜诊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