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饮食的八大误区
常言道“民以食为天”,但对糖尿病患者而言,饮食可能比“天”还大,因为饮食控制对糖尿病的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很多患者对糖尿病饮食的理解存在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误区一:主食少吃
有的患者认为主食吃得越少越好,甚至长期把主食控制在每餐仅吃25~50g,这会导致两种结果:一是由于主食摄入不足,总热量无法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导致体内脂肪、蛋白质分解过量、营养不良,甚至产生饥饿性酮症。二是主食控制,但对油脂、零食、肉蛋类食物不加控制,脂肪摄入过多,每日总热量超标,易并发高脂血症和心血管疾病。
误区二:食物不甜随便吃
有的患者错误地认为,糖尿病患者不能吃甜的食物,咸面包、咸饼干以及糖尿病专用甜味剂食品不含糖,不需控制。其实,各种面包、饼干与米饭、馒头一样都是粮食做的,吃了也会转化成葡萄糖,导致血糖升高。
误区三:吃多了加药就行
有的患者忍不住饥饿吃多了,以为把原来的药物剂量加大就能把多吃的食物抵消。这样做不但使饮食控制形同虚设,而且在加重了胰岛负担的同时,增加了低血糖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
误区四:正餐控制,零食不限
有的患者正餐控制比较好,但由于饥饿常吃零食,如花生、瓜子、休闲食品等。其实这样也破坏了饮食控制。大多数零食均为含油脂量或热量较高的食品,任意食用会导致总热量超标。
误区五:植物油多吃没事
动物油、植物油都是脂肪,都是高热量食物。如果不控制,就容易超过每日所规定的总热量。
误区六:只吃粗粮不吃细粮
粗粮含有较多的膳食纤维,有降糖、降脂、通大便的功效,对身体有益。但如果吃太多的粗粮,就可能增加胃肠负担,影响营养素的吸收。
误区七:少吃一顿就省一顿药
有的患者为了控制血糖,自作主张少吃一顿饭,特别是早餐,认为能省一顿药。其实,吃药不仅是为了对抗饮食导致的高血糖,还为了降低体内代谢和其他升高血糖的激素所致的高血糖。并且,不按时吃饭也容易诱发餐前低血糖而发生危险。
误区八:打上胰岛素就可以随便吃了
有的患者认为有了胰岛素就“万事大吉”,不需再控制饮食了。胰岛素治疗是为了控制血糖,使用量也须在固定饮食调整。如果饮食不控制,血糖会更加不稳定。
(责任编辑:家医编辑 )
相关文章推荐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
专家答疑
促甲状腺激素偏高是怎么回事
2024-10-22孕妇血糖高应如何应对?
2024-10-22代谢综合征的患病原因有哪些
2024-10-22哪些糖尿病患者需强化血糖监测?
2024-10-22内分泌不好通常有哪些症状表现
2024-10-2242 天女宝宝的正常身高范围是多少
2024-10-22葡萄糖酸钙的正常用量是多少?
2024-10-22女性是否都会经历更年期?
2024-10-22
热门文章
糖尿病I型全方位指南:解析、管理与生活调整
2024-10-25糖尿病I型能治好吗
2024-10-24糖尿病I型与二型:深入解析两者的区别
2024-10-24糖尿病II型是什么意思
2024-10-24糖尿病脚足病早期信号
2024-10-24糖尿病ICD10编码全解析及应用指南
2024-10-24糖尿病IR是什么意思
2024-10-24糖尿病脚肿了怎么办才能消肿
2024-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