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卢穗琳 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泌尿外科
-
尿路感染有可能引起尿蛋白,这涉及多方面因素,如炎症程度、感染菌种、患者个体差异、是否存在基础疾病、治疗是否及时等。健康无小事,身体不适切莫忽视。及时就医,根据医生指导进行治疗,早日恢复健康。
2013-12-11 00:21
1.炎症程度:轻度尿路感染可能不会导致尿蛋白,但若炎症严重,影响到肾脏功能,就可能出现尿蛋白。
2.感染菌种:某些特定的病菌,如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其毒性较强,易引发肾脏损伤,导致尿蛋白。
3.患者个体差异:有些人肾脏本身较敏感或存在潜在的肾脏问题,轻微感染也可能引起尿蛋白。
4.基础疾病:若患者同时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病,会增加尿路感染引发尿蛋白的风险。
5.治疗及时性:未及时治疗的尿路感染,病情迁延,更容易损伤肾脏,进而出现尿蛋白。
总之,尿路感染与尿蛋白之间存在一定关联。一旦出现尿路感染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尿常规、尿培养等检查,明确感染菌种,选用合适的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头孢呋辛酯、阿莫西林等进行治疗。同时,要多喝水,促进排尿,注意个人卫生。治疗期间需遵医嘱,定期复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