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张世能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
吃完东西后出现呕吐的情况,可能源于多种因素,包括但不限于急性胃炎、食物中毒、消化不良、胃溃疡以及颅内压增高等。不同病因下,呕吐的表现和伴随症状各异,需仔细甄别。健康无小事,身体不适切莫忽视。及时就医,根据医生指导进行治疗,早日恢复健康。
2013-09-17 22:25
1.急性胃炎:常见于进食不洁食物后,胃黏膜受到刺激引发炎症,表现为餐后即刻呕吐,可能伴有腹痛、恶心等症状。
2.食物中毒:食用了含有细菌、病毒或其毒素的食物,引起剧烈呕吐,常伴有腹泻、发热等反应。
3.消化不良:食物在胃中滞留时间过长,未能充分消化,导致餐后不适,表现为胀气、嗳气、呕吐等。
4.胃溃疡:胃黏膜受损形成溃疡,进食后食物刺激溃疡部位,引发疼痛和呕吐。
5.颅内压增高:脑部疾病如肿瘤、脑水肿等导致颅内压力升高,可引起呕吐,特点是餐后或非餐后均可发生,且呕吐剧烈,常伴有头痛、视力模糊等症状。
面对呕吐症状,胃镜检查有助于评估胃部状况,如炎症、溃疡等病变,而CT检查则能更全面地观察腹部乃至头部的异常,如消化道畸形、颅内病变等。两者各有侧重,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手段至关重要。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由专业医师根据病史和检查结果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