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张恩虎 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三级甲等
皮肤科
-
尿道口出现小肉疙瘩可能是尖锐湿疣、淋病、梅毒、生殖器疱疹、传染性软疣等传染病的信号。 1. 尖锐湿疣: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表现为菜花状、乳头状的小肉疙瘩,质地柔软,表面粗糙。 2. 淋病:少数情况下可能在尿道口出现赘生物,同时伴有尿频、尿急、尿痛及脓性分泌物。 3. 梅毒:二期梅毒可能在生殖器部位出现扁平湿疣,表现为肉疙瘩样,表面湿润。 4. 生殖器疱疹:初期可能为小水疱,之后可形成类似小肉疙瘩的溃疡或结节,伴有疼痛。 5. 传染性软疣:由传染性软疣病毒感染导致,表现为半球形丘疹,表面有蜡样光泽。 治疗这些疾病常用药物有阿昔洛韦、咪喹莫特、青霉素等,但用药需遵医嘱。 尿道口小肉疙瘩不可忽视,可能是多种传染病的表现。若发现此类症状,应及时前往正规医院的皮肤性病科就诊,以便明确诊断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2025-04-23 03:09
-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乙类传染病? 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查看全文»